[实用新型]主馈线接头快速耐压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2877.0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0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长;杜艳伟;廖科述;张玉;王大明;李庆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8 | 分类号: | G01R3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修文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馈线 固定连接头 耐压测试装置 测试 电性连接 耐压测试 导电板 压紧机构 安装架 装设 本实用新型 高压输出端 接地端 松开 内芯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馈线接头快速耐压测试装置,包括安装架,两个以上固定连接头,压紧机构及第一导电板。固定连接头间隔地设置在安装架上,固定连接头用于装设待测试主馈线接头并与待测试主馈线接头的内芯电性连接,固定连接头还用于与耐压测试仪的高压输出端电性连接。压紧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导电板靠近接触或远离松开固定连接头上装设的待测试主馈线接头的外壳。第一导电板用于与耐压测试仪的接地端电性连接。上述的主馈线接头快速耐压测试装置,能够将两个以上待测试主馈线接头同步进行耐用测试,使得耐压测试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馈线接头耐压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馈线接头快速耐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主馈线接头包括内芯、套设在内芯外的外壳及设置在内芯与外壳之间的绝缘介质,绝缘介质用于将内芯与外壳绝缘隔离。传统地,对于主馈线接头的耐压测试,一般是先将主馈线接头放置在绝缘板上或放置夹具上,然后将耐压测试仪的高压输出端及接地端均装上鳄鱼夹,再用鳄鱼夹分别夹着主馈线接头的外壳和主馈线接头的芯线进行耐用测试。然而,主馈线接头的耐压测试是单独依次进行的,如此操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主馈线接头快速耐压测试装置,它能够提高测试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主馈线接头快速耐压测试装置,包括:安装架、两个以上固定连接头,所述固定连接头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固定连接头用于装设待测试主馈线接头并与所述待测试主馈线接头的内芯电性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头还用于与耐压测试仪的高压输出端电性连接;压紧机构及第一导电板,所述压紧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电板靠近接触或远离松开所述固定连接头上装设的所述待测试主馈线接头的外壳,所述第一导电板用于与所述耐压测试仪的接地端电性连接。
上述的主馈线接头快速耐压测试装置,耐压测试操作时,将两个以上待测试主馈线接头一一对应装设到两个以上固定连接头上,固定连接头均与耐压测试仪的高压输出端电性连接,以及第一导电板与耐压测试仪的接地端电性连接;然后通过压紧机构驱动第一导电板压紧待测试主馈线接头,保证待测试主馈线接头与固定连接头良好地电性接触;按压耐压测试仪的启动按钮,对两个以上的待测试主馈线接头进行同步测试,通过观察耐压测试仪即可判断该组两个以上待测试主馈线接头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将该组两个以上待测试主馈线接头进行逐一排查;测试结束后,压紧机构驱动第一导电板远离松开待测试主馈线接头,取出该组待测试主馈线接头。如此,能够将两个以上待测试主馈线接头同步进行耐用测试,使得耐压测试效率大大提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主馈线接头快速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绕所述安装架周向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主馈线接头快速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底板与支撑架,所述底板连接在所述侧板的底部;所述压紧机构装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撑架均通过绝缘隔离板与所述底板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主馈线接头快速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调压器,所述压紧机构为气缸,所述调压器用于调控所述气缸的压紧力大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主馈线接头快速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装设在所述侧板的顶部,所述顶板设有与所述固定连接头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以上插孔,所述插孔用于插入所述待测试主馈线接头,所述第一导电板位于所述顶板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主馈线接头快速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绝缘护套,所述第一导电板设置在所述绝缘护套内,所述绝缘护套上设有与所述插孔对应的镂空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板的侧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待测试主馈线接头的端部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以上避让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主馈线接头快速耐压测试装置还包括承力垫板,所述承力垫板设置在所述压紧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导电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28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