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密封式气路分离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40110.4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7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楼捷;张宽;赵鑫焱;黄吉峰;曹帅;宓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 | 分类号: | H01R13/62;H01R13/637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项军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导套 推套 顶杆 本实用新型 分离机构 活动连接 自密封式 气路 密封 对接部位 接头内壁 良好接触 密封性能 气路密封 外壳连接 消除振动 振动环境 轴向位移 对接头 弹簧 受力 外圆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密封式气路分离机构,包括导套以及外壳,外壳活动连接在导套内,所述导套包括固定连接在导套内的顶杆,以及活动连接在导套内的推套,所述推套与顶杆之间设有弹簧,所述顶杆与推套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推套与导套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外壳和导套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实现导套和外壳连接处的密封,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实现导套和外壳的气路密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的设置能实现对接部位的密封,在振动环境下,即使接头间发生轴向位移也能保证密封圈与接头内壁或外圆面的良好接触,故可消除振动和受力不均等对接头密封性能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密封式气路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作为一种基础元件,在电路内起着桥梁的作用,可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和控制以及电子与电气设备之间的电连接,以往用于型号发射的电连接器分离机构有电动分离和机械分离。电动分离机构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弱电条件下,受磁感线圈匝数限制,分离力是有限的。机械分离机构可靠性高,但操作不便利,不适用于无人空间,通常作为备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密封式气路分离机构,解决现有电动分离机构在弱电条件下受磁感线圈匝数限制从而导致电动分离机构的分离力有限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密封式气路分离机构,包括与插座相连的导套,以及与插头相连的外壳,所述外壳活动连接在导套内,所述导套包括固定连接在导套内的顶杆,以及活动连接在导套内的推套,所述推套与顶杆之间设有弹簧,所述顶杆与推套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推套与导套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外壳和导套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实现导套和外壳连接处的密封,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实现导套和外壳的气路密封,所述外壳推动推套而压缩弹簧,并使顶杆穿入外壳而实现导套与外壳之间的气路通路,推套依靠弹簧的弹力恢复至初始位置而实现导套与外壳之间的气路密封。
优选的,所述外壳与导套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外壳上。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有便于外壳插入导套内的倒角。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设有一层镀镍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均为硅橡胶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顶杆通过固定螺钉安装在导套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通过外壳推动推套而压缩弹簧来使顶杆穿入外壳而实现导套与外壳之间的气路通路,推套在弹簧的弹力恢复至初始位置而实现导套与外壳之间的气路密封,从而实现了外壳与导套之间的自密封功能,且可根据不同电连接器性能要求,通过调节气压的大小来改变分离力,实现可变分离力气动分离机构,适用于标准化、通用化,可明显降低产品设计、生产成本,且整体结构简单,质量较轻,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紧凑,可以用于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航天器,且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的设置能实现对接部位的密封,在振动环境下,即使接头间发生轴向位移也能保证密封圈与接头内壁或外圆面的良好接触,故可消除振动和受力不均等对接头密封性能的影响;
2.将外壳与导套设置为间隙配合,且将第三密封圈设置在外壳上,有利于第三密封圈的快速安装,且能良好的控制第三密封圈的压缩量在10%~15%,能确保外壳与导套连接处的密封性能,防止气体的泄露;
3.倒角的设置,能实现外壳快速准确的插入导套内,能实现气路的稳定导通;
4.在外壳上设置一层镀镍层,由于镀镍层具有练好的稳定性,可以使产品满足高低温及盐雾的要求,而且能提高外壳的表面的美观度;
5.将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均设置为硅橡胶密封圈,由于硅橡胶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可以满足产品高低温及盐雾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401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扫地机器人充电装置
- 下一篇:新型磁性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