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引流背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32283.1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8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婷;徐清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引流 背带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引流背带,包括挂钩组件和背带,所述挂钩组件包括钩座,所述钩座的后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背带通过连接部连接于钩座的后端,所述钩座的前端活动地连接有挂钩。本实用新型解放病人和家属的双手,增加术后有引流管病人下床的安全性,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使用方便,简单易学,能根据身高自行调节背带,使引流袋置于安全的引流位置,并且环保安全,用途广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引流背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各类手术都推崇ERAS----快速康复理念,其中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快速康复中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而术后患者身上一般都带有1-2根引流管道,最多时甚至达到7-8根引流管道,而下床时引流管道的处置一直是护士对病人管道宣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病人认知程度的不同,这方面的内容成为病人较为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
术后早期病人下床活动时至少需要2-3人陪护,1人帮助病人拿着输液瓶,1人帮助病人拎着各种引流袋,同时2人还需搀扶好病人,或者单独1人搀扶病人,防止病人的跌倒,其中手拎引流袋的人必须将引流袋低于引流管皮肤出口的平面,避免造成引流液的逆行感染,手拿输液瓶的家属还必须把输液瓶高举过头,这样才能保证输液的通畅,2人一手既要搀扶好病人,一手还要拿好输液瓶和引流袋,活动时相当不方便,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对病人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如输液瓶拿低了造成病人静脉通路的回血,引流袋拿高了造成引流液的逆流)。
术后康复期病人下床活动时,引流袋的放置方法多种多样:
a.病人自己一手拎引流袋;
b.引流袋挂于病员服纽扣;
c.引流袋挂于病员服腰带上;
d.将引流袋置于家用塑料袋中拎着;
以上4种方式都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引流袋位置过高,造成流出的引流液倒流入腹盆腔内,造成腹盆腔的逆行感染。
由于国内医护环境不尽人意,专业的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影响了护士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这一措施的实施。
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及失独家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很多病人术后无家属陪伴,也成为影响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原因之一。
在生活中,老年人外出购物时物品太重,手拎费力,也缺少一种帮老人人辅助提物的工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引流背带,不仅能用来解决医护中引流管道及引流袋的处置问题,还能利用其减轻老人的日常中的手拎负重问题,并且背带体积小,适合放于包中随身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引流背带。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功能引流背带,包括挂钩组件和背带,所述挂钩组件包括钩座,所述钩座的后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背带通过连接部连接于钩座的后端,所述钩座的前端活动地连接有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钩座内设有腔室,所述挂钩后端固接一与腔室配合卡接的卡接块,用以挂钩承重防掉落,所述卡接块在腔室内拥有转动自由度,使得挂钩相对钩座的前端面具有360°旋转自由度。
进一步的,所述钩座的一侧面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连通腔室并且安装口的形状与卡接块相配合,便于卡接块通过安装口卡入腔室中,所述安装口与挂钩的前端之间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连通腔室并且安装槽的形状与挂钩后端的形状相配合,便于挂钩后端随卡接块装入腔室中。
进一步的,所述钩座的前端面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不包含具有安装槽的钩座的一侧,使得凸起部对挂钩具有非安装槽方向的偏转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322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加速度计人体步态检测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行车用可调式鞍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