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肤电涡流供热、供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29368.4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5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梁长青;梁东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贝塞尔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H05B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300041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磁性金属管 供暖系统 电涡流 供热 集肤 本实用新型 导电线 供暖 磁性金属材料 供热技术领域 电位 涡流 管体内表面 交变电磁场 被加热体 表面电阻 发热管体 机械装配 集肤效应 密封结构 发热体 管壁厚 穿设 磁路 焊接 联接 依附 简易 解脱 体内 应用 安全 | ||
1.一种集肤电涡流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铁磁性金属管体以及穿设于所述铁磁性金属管体内的导电线(1);所述铁磁性金属管体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发热管体(4),相邻两所述发热管体(4)之间通过联接组件(6)固定;所述铁磁性金属管体的一端部设有终端组件(7),所述终端组件(7)与所述发热管体(4)之间通过联接组件(6)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肤电涡流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联接组件(6)均包括设于相邻两所述发热管体(4)之间的内联双半环体(61)、套设于所述内联双半环体(61)内的绝缘支撑管(64)、套设于所述内联双半环体(61)外的密封管(65)、套设于所述密封管(65)上的外联双半环体(62)以及设于所述外联双半环体(62)上的多个压紧环(63);所述内联双半环体(61)侧壁的厚度与所述发热管体(4)侧壁的厚度相等;所述绝缘支撑管(64)的长度大于所述内联双半环体(61)的长度,且所述绝缘支撑管(64)的两端外壁分别与两所述发热管体(4)的内壁相接触或分别与所述发热管体(4)和所述终端组件(7)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密封管(65)的长度大于所述内联双半环体(61)的长度,且所述密封管(65)的两端分别延伸到两所述发热管体(4)的外壁上或分别延伸到所述发热管体(4)和所述终端组件(7)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肤电涡流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发热管体(4)以及所述终端组件(7)靠近所述联接组件(6)的端部均设有环形凹槽(8),各所述内联双半环体(61)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8)配合搭接的凸起(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肤电涡流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联双半环体(61)包括至少两内半环(611),所述外联双半环体(62)包括至少两外半环(621),各所述内半环(611)之间以及各所述外半环(621)之间均采用楔形紧配结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肤电涡流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内半环(611)横截面的两端以及各所述外半环(621)横截面的两端与两端连线之间的夹角均为4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肤电涡流供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组件(7)包括与所述发热管体(4)连接的金属管端件(71)、设于所述金属管端件(71)远离所述发热管体(4)一端的线孔(72)和联接螺孔(73)、与所述联接螺孔(73)螺接的压紧螺钉(74)以及套设于所述金属管端件(71)端部的终端盖(75),所述导电线(1)穿过所述线孔(72)并向设有所述联接螺孔(73)的方向弯折,所述压紧螺钉(74)与所述导电线(1)压接连接,所述导电线(1)和所述金属管端件(71)之间以及压紧螺钉(74)和所述导电线(1)之间均设有垫圈(76),所述终端盖(75)与所述金属管端件(71)之间螺纹连接,且所述终端盖(75)与所述金属管端件(71)之间设有密封圈(7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贝塞尔科贸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贝塞尔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293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