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射性废液用吸附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06266.0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7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魏世超;刘明亚;毕远伟;杜鹃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39/20 | 分类号: | B01D39/20;G21F9/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周庆路;李薇 |
地址: | 3001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吸附过滤装置 放射性废液 孔隙结构 吸附容量 滤芯 捕捉 放射性核素离子 本实用新型 放射性核素 挤压工艺 滤芯材料 微孔材料 吸附材料 吸附效率 研磨 零价铁 能力强 速率和 废液 目数 通量 微孔 成型 还原 挤压 穿过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射性废液用吸附过滤装置,该吸附滤芯采用目数高于200目的微孔材料,经过高密度挤压工艺成型,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和吸附容量高,同时能保证较高的通量。废液在穿过滤芯8时,其所含的放射性核素离子被孔隙结构捕捉,并被零价铁涂层进一步还原,牢牢固定于微孔中。由于滤芯材料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经过研磨和高密度挤压后,单位体积所具有的吸附面积远远高于普通吸附材料,因此对放射性核素的捕捉能力强,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废液用吸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核工业生产、运行、维护、退役的各环节都会产生大量放射性废液,废液中含有的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核素主要为235U、127Cs、90Sr。此外,发生核事故的现场以及事故救援过程同样会产生类似的放射性废液。这些废液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处理后排放,否则将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社会恐慌。
放射性废液净化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凝聚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浓缩法、膜分离法和生物处理法。凝聚沉淀法后续处理复杂、易造成二次污染。蒸发法能耗大,成本高,对设备要求较高,系统操作、维护难度大。生物处理法耗时长、条件苛刻。目前对于放射性废液核素去除主要采用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和蒸发法,尤其在移动式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中以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为主。
离子交换法处理放射性废液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去污净化效果比较好,但是它仅适用于含盐量低(<1g/L)和悬浮污染物少(<4mg/L)的体系。离子交换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将离子交换剂填充到交换柱中,一般填充量为柱高的4/5。然而,由于离子交换剂大多形状不规则,机械强度较差,在填充过程经过振动、加压、封边固定等步骤,或在应用时水流冲击下,很容易造成破裂,形成大量小颗粒,吸附时易形成沟流,破坏了吸附床层,整体性能下降。此外,离子交换剂含有大量粒径较小颗粒,实际应用中经常发生漏跑现象,污染后续处理工艺,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放射性废液用吸附过滤装置,可以高效去除放射性废液中的铀、锶、铯、钴、碘等多种核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放射性废液用吸附过滤装置,包括壳体、端盖以及定位在壳体内且中心为中空腔的圆柱形吸附滤芯,所述的壳体包括侧部形成有外进水口的圆筒形筒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筒体内部下端的托盘以及与所述的托盘垂直固定连接的集水管,其中,所述的集水管侧壁上形成有内进水口且下端穿过所述的托盘并下端部形成有排水口,与所述的集水管上端固定连接的压块将所述的吸附滤芯下表面与所述的托盘密封地压合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沿轴向设置在所述的筒体下端的锥形罩,所述的排水口位于所述的锥形罩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集水管下端外侧面形成有外螺纹以与所述的托盘螺纹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吸附滤芯与托盘间以及吸附滤芯压块间设置有密封垫。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吸附滤芯直径40mm-100mm,长度80mm-40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吸附滤芯的中空腔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有止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端盖与所述的壳体螺纹连接且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外伸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进水口形成在筒体侧上方,所述的内进水口设置在集水管侧上部部或侧中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压块为圆柱块,其底部中心有未贯通螺纹孔,集水管上端封堵并与上端外侧面形成有外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未经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62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