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宽波束高增益双极化定向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02910.7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3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道铁;吴中林;刘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24 | 分类号: | H01Q1/24;H01Q1/36;H01Q19/10;H01Q1/42;H01Q21/2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宋晨炜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板 交叉振子 高增益 双极化定向天线 宽波束 框体 弯折 定向基站天线 波束 低成本 低剖面 高隔离 双极化 超宽 加载 卷边 宽带 平直 搭配 对称 复合 生产 | ||
宽波束高增益双极化定向天线,包括反射板、H/V交叉振子阵列、双框体边界;反射板的中部为平直部分,两侧为弯折部分,两个弯折部分的边缘各对称加载两对L形卷边,在反射板的中心设有H/V交叉振子阵列,H/V交叉振子阵列的两侧设有部分设置在反射板上的双框体边界,通过合理设计反射板以及反射板的复合边界,采用搭配H/V交叉振子阵列,提供一种宽带宽、高增益、超宽波束、双极化、高隔离、低剖面、低成本、易生产的定向基站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设备与技术,特别是涉及宽波束高增益双极化定向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部署密度不断增大,移动通信已基本实现信号广域连续覆盖。然而,受限于工作频带和覆盖区域的限制,宏蜂窝难以满足高速数据传输和大系统容量的需求。相比之下,5.8G 的ISM频段免许可、带宽宽、容量大、传播特性好、天线尺寸小,非常适合用户密集的局域高速数据业务。这类基站或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 AP)天线通常覆盖5.15~5.85GHz频段(BW=12.73%)、增益高(G>12dBi)和水平波宽宽(90°以上)、双线极化(H/V或±45°),以覆盖较大区域、服务较多用户,从而获得良好的覆盖效果和较佳的经济性。再者,低旁瓣SLL和高前后比FTBR也是基本指标,可以避免干扰到邻近小区。除此之外,小型化、低剖面、重量轻也是重要要求,以方便安装和实现良好的用户感受。宽带、低剖面和双极化天线,常用形式有微带贴片和半波振子,前者剖面很低(小于0.1×λ),后者高度约四分之一波长。但是,当工作于5.8G时,由于波长短,半波振子的剖面高度尚可接受。然而,两者的水平波宽仅60~70o,无法满足90o以上的超宽波宽要求,即使振子下垂也难以实现。而其他超宽波束天线,如小焦径比抛物面天线的介质辐射头,又不具备低剖面和超宽带特性,且馈电复杂、体积大、成本高。
鉴于半波阵子的诸多优点,只需克服波宽较窄的缺点,即可很好地满足应用需要。实现半波阵子波束展宽的常规方法是,振子两臂下垂和减小地板尺寸。然而,上述方法的波宽展宽效果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整个带内90o以上的水平波宽要求。相比之下,若在地板两侧边缘加载特殊形状和尺寸的金属边界的话,则可将水平波宽展宽至90°或更宽。然而,由于H/V极化特性的固有差异,无论加载什么形状的地板边界,都无法保证两者方向图完全一致,尤其是水平波宽HPBW和前后比FTBR。相比之下,地板边界相对于±45°极化的一致性则好很多,这也是为什么绝大部分基站天线选用±45°双极化的原因。尽管如此,我们仍可探索出一种较理想的边界,使其对于H/V极化具有较佳的一致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宽带宽、高增益、超宽波束、双极化、高隔离、低剖面、低成本、易生产的定向基站天线。通过合理设计反射板以及反射板的复合边界,采用搭配H/V交叉振子阵列,实现上述设计目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宽波束高增益双极化定向天线,包括反射板、H/V交叉振子阵列、双框体边界;
所述的反射板的中部为平直部分,反射板的两边先朝下再朝两侧弯折为弯折部分,两个弯折部分的边缘各对称加载两对L形卷边,同侧的两对L形卷边背对背设置,位于内侧的L形卷边朝向平直部分设置,位于外侧的L形卷边背向平直部分设置,L形卷边的竖直始端与反射板连接,L形卷边的弯折端位于L形卷边的竖直始端的上方,在L形卷边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开设多个缺口,同侧的两对L形卷边的缺口相对应,缺口从L形卷边弯折端的边缘开设到L形卷边竖直始端的中部;
所述的H/V交叉振子阵列设置在反射板的平直部分中心位置并由馈电网络馈电,H/V交叉振子阵列由多个沿反射板轴线方向设置的H/V交叉振子对排列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29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裂缝波导天线固定支架
- 下一篇:基站天线及天线姿态监控器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