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紫外催化消解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102372.1 | 申请日: | 2018-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27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范怀勇;赵柏秸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伊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44 | 分类号: | G01N1/44 |
| 代理公司: | 44100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夹层 加热模块 紫外灯 内腔 温度感应器 进液口 消解管 溢流口 消解 紫外催化消解 本实用新型 环绕设置 内部设置 电连接 上端 紫外线 双位 下端 装设 加热 测量 环绕 节约 | ||
一种紫外催化消解装置,包括消解管,所述消解管的内部设置有紫外灯、用于装设紫外灯的内腔、以及环绕所述内腔设置的中空夹层,所述内腔安装有紫外灯,所述中空夹层的下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中空夹层的上端设置有溢流口;所述中空夹层的外侧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部分环绕设置有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溢流口之间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中空夹层内液体的温度的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电连接所述加热模块。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具有紫外线与加热双位消解,消解速度快、使用安全、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外线照射催化加热消解仪。
背景技术
消解仪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分析液体样品时的前期消解处理。
但是传统的消解仪还存在以下缺点:1、传统的样品消解方式一般是电加热高温消解,高温需要加压,耗电并有爆炸风险;电加热高温消解速度很慢,要用大量诸如硝酸、盐酸等酸溶液,但真正消解消耗用的酸很少,大部分酸都因高温加热以酸气的形式挥发掉了。2、传统样品消解要求必须在通风橱内,才能有效保护分析化验工作者不被有毒有害气体伤害。3、传统的电加热消解是恒温消解,消解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具有紫外线与加热双位消解,消解速度快、使用安全、节约成本的紫外催化消解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紫外催化消解装置,包括消解管,所述消解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装设紫外灯的内腔、以及环绕所述内腔设置的中空夹层,所述内腔装设有紫外灯,所述中空夹层的下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中空夹层的上端设置有溢流口;所述中空夹层的外侧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部分环绕设置有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溢流口之间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中空夹层内液体的温度的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电连接所述加热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所述消解管还设置有框架外壳,所述框架外壳包括用于容置所述消解管的外壳体、用于对所述消解管进行下限位的框架固定下座、用于对所述消解管进行上限位的框架固定上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供所述进液口穿过的第一开口、以及供所述溢流口穿过的第二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固定下座设有供所述消解管放置的承托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固定上座设有供所述紫外灯穿过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处设置有灯管固定盖,所述灯管固定盖与所述紫外灯之间设置有橡胶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外壳还包括框架固定底板,所述外壳体盖合在所述框架固定底板上;所述外壳体与所述框架固定底板的盖合端设置有框架连接柱,所述框架连接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框架固定上座及所述框架固定下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引线口,所述引线口处设置有防水线缆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解管上设置有用于测量所述紫外灯的紫外线强度的测量窗,所述外壳体上对应所述测量窗设置有紫外线测量口或紫外线测量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解管的外表面镀有反光银镜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置紫外线灯和加热模块,利用紫外线与加热双位消解,加快消解过程。
(2)本实用新型常温工作温度是95℃,避免了常规高温高压消解环境,避免了可能操作不当引起爆炸事故,消除了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伊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伊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23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