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自检电流互感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01726.0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70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倪圣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诚富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20 | 分类号: | H01F38/20;H01F38/30;H01F27/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互感器外壳 电流互感器结构 磁感应线圈 引脚 本实用新型 测试线 中心孔 自检 注塑 电流互感器 内侧壁边缘 自动化生产 导线穿过 工作效率 中心部 穿绕 通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自检电流互感器结构,包括电流互感器外壳和磁感应线圈。磁感应线圈设置于电流互感器外壳的内部。电流互感器外壳的中心部设置有中心孔。中心孔内侧壁边缘注塑有一个可供导线穿过的通孔。电流互感器外壳外设置有A引脚、B引脚、C引脚和D引脚。C引脚和D引脚分别连接磁感应线圈的两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电流互感器在安装时需人工穿绕A‑B的测试线,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因电流互感器结构A‑B方向的固定,避免了人工反穿测试线B‑A情况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互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自检电流互感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流互感器在做漏电保护时必须按照国标GB20044在电流互感器穿一根测试线A-B,该测试线是用于漏电保护器自检使用。通常测试线是采用人工穿绕,作业效率低下,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若用于A型漏电保护时人工穿绕方向错误穿成B-A,将导致漏电保护器无法自检。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自检电流互感器结构,其电流互感器带自检线圈A、B端口,从结构上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和避免了人工反穿测试线B-A情况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自检电流互感器结构,实现了电流互感器的自动化生产,替代了人工穿绕测试线的作业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避免了人工反穿测试线B-A情况的发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自检电流互感器结构,包括电流互感器外壳和磁感应线圈。所述磁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电流互感器外壳的内部。所述电流互感器外壳的中心部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内侧壁边缘注塑有一个可供导线穿过的通孔。所述电流互感器外壳外设置有A引脚、B引脚、C引脚和D引脚。所述C引脚和D引脚分别连接磁感应线圈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中心孔可同时穿过一根及一根以上数量的导线。
优选地,所述通孔可穿一根金属导线并折弯成与C引脚和D引脚在同一个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0.3mm。
优选地,所述电流互感器外壳采用绝缘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电流互感器在安装时需人工穿绕A-B的测试线,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因电流互感器结构A-B方向的固定,避免了人工反穿测试线B-A情况的发生。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穿线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至图5所示,一种带自检电流互感器结构,包括电流互感器外壳1和磁感应线圈。所述磁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电流互感器外壳1的内部。所述电流互感器外壳1的中心部设置有中心孔2。所述中心孔2内侧壁边缘注塑有一个可供导线穿过的通孔3。所述电流互感器外壳1外设置有A引脚A、B引脚B、C引脚C和D引脚D。所述C引脚C和D引脚D分别连接磁感应线圈的两端。所述中心孔2可同时穿过一根及一根以上数量的导线。所述通孔3可穿一根金属导线并折弯成与C引脚C和D引脚D在同一个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诚富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诚富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01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