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蜗轮注塑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99373.5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6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世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郑黎明 |
地址: | 315202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蜗轮 注塑 环形圈 加固件 连接端 支撑脚 注塑件 通孔 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 电机蜗轮 防护装置 环形设置 环形阵列 结构电机 内部通孔 中心设置 内层 内圈 圆度 保证 | ||
电机蜗轮注塑件结构,包括注塑蜗轮,所述的注塑蜗轮包括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置三个环形阵列的支撑脚,所述的支撑脚的一端与注塑蜗轮的内圈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环形圈连接,所述的第二环形圈内设置有加固件,所述的加固件上环形设置有三个连接端,所述的连接端与第二环形圈连接,所述的加固件的中心设置余量条。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增加多重内层防护装置,一体注塑成型,保证注塑蜗轮内部通孔的圆度,减少废品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升降器领域,具体涉及电机蜗轮注塑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升降器的电机上要用到蜗轮,蜗轮要与转轴配合固定,为了节约成本,现有的蜗轮都是一体注塑成型的,但是由于蜗轮的通孔孔径较大,注塑出模具后很容易变形,不仅容易变形,还会由于冷热交换而缩孔,缩孔或者变形的通孔无法与转轴配合,产生废品率高的问题。
废品率高,导致生产成本急剧增加,现在还没有一种好的技术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电机蜗轮注塑件结构,来解决现有的注塑蜗轮成型过程中,内孔缩孔,容易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机蜗轮注塑件结构,包括注塑蜗轮,所述的注塑蜗轮包括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置三个环形阵列的支撑脚,所述的支撑脚的一端与注塑蜗轮的内圈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环形圈连接,所述的第二环形圈内设置有加固件,所述的加固件上环形设置有三个连接端,所述的连接端与第二环形圈连接,所述的加固件的中心设置余量条。增加多个内部的支撑设备,一体注塑成型,成型出来的通孔圆度好,不变形,而且内部的支撑设备可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脚包括上面的长方形和下面的梯形。对通孔的支撑力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环形圈的外圈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的定位凸起与支撑脚相邻。用于对支撑脚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多重内层防护装置,一体注塑成型,保证注塑蜗轮内部通孔的圆度,减少废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电机蜗轮注塑件结构,包括注塑蜗轮1,所述的注塑蜗轮1包括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置三个环形阵列的支撑脚2,所述的支撑脚2的一端与注塑蜗轮1的内圈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环形圈3连接,所述的第二环形圈3内设置有加固件4,所述的加固件4上环形设置有三个连接端,所述的连接端与第二环形圈3连接,所述的加固件4的中心设置余量条5,所述的支撑脚2包括上面的长方形和下面的梯形,所述的第二环形圈3的外圈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的定位凸起与支撑脚2相邻。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由于在注塑蜗轮1内的通孔一体注塑成型了许多的加固装置,注塑塑料由主流道流入分流道,流入型腔内,依次成型注塑蜗轮1,余量条5、支撑脚2、第二环形圈3、加固件4和余量条5,剪断余量条5的端部,拿出成品件,把三个支撑脚2与注塑蜗轮1的连接处剪断,就可以使用通孔大小精准不变形的注塑蜗轮1。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世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世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993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齿轮
- 下一篇:一种导向轮用衬块的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