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弯管内孔抛光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92809.8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4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吕志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竹柏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47/12;B24B55/06;B24B41/06;B24B41/02;B24B4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磨 驱动平台 位移平台 抛光机构 内孔 弯管 传动电机 驱动电机 磨头 罩壳 粉尘 升降机 本实用新型 管件加工 软轴传动 自动收集 平移 输出端 机械化 驱动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管内孔抛光机构。该弯管内孔抛光机构,包括罩壳、驱动平台、位移平台和前进平台,所述罩壳内设有驱动平台和打磨平台,所述驱动平台上设有位移平台和前进平台,前进平台位于位移平台上,前进平台和位移平台分别通过第一传动电机和第二传动电机驱动平移,所述前进平台上设有驱动电机,打磨平台位于驱动平台一侧,打磨平台上设有升降机,驱动电机输出端位于打磨平台一侧设有磨头。其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软轴传动磨头进行打磨,减少人工,粉尘自动收集,避免粉尘造成污染,采用机械化打磨,提高了打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管内孔抛光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弯管的实用性和美观,需要对弯管内孔打磨,因此弯管的内孔抛光是管件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步骤,它涉及到产品的内抛光质量。传统的方法多采用操作者手持弯管在转动的千叶轮、飞翼轮或尼龙轮上进行打磨,这种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且粉尘较多,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的弯管内孔抛光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弯管内孔抛光机构,包括罩壳、驱动平台、位移平台和前进平台,所述罩壳内设有驱动平台和打磨平台,所述驱动平台上设有位移平台和前进平台,前进平台位于位移平台上,前进平台和位移平台分别通过第一传动电机和第二传动电机驱动平移,所述前进平台上设有驱动电机,打磨平台位于驱动平台一侧,打磨平台上设有升降机,驱动电机输出端位于打磨平台一侧设有磨头,所述罩壳上的门体与罩壳关合处设有接触开关,罩壳通过吸尘管与吸尘器连通,接触开关与设备总控开关连接。
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软轴与磨头连接驱动,磨头采用千叶轮、飞翼轮、尼龙轮。
进一步,所述升降机上设有工件固定转盘,工件固定转盘通过转盘驱动电机进行驱动,转盘驱动电机采用步进电机驱动。
进一步,所述罩壳通过通风管与吸尘器连通。
进一步,所述位移平台与驱动平台之间通过导轨和滑块装配实现平移滑动,并通过第二传动电机带动丝杆传动位移平台在驱动平台上平移。
进一步,所述前进平台与位移平台通过导轨和滑块装配实现前进滑动,前进平台通过第一传动电机带动丝杆传动前进平台在位移平台上进行前进滑动。
进一步,所述吸尘器底部设有集尘箱。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电机和第二传动电机均采用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软轴传动磨头进行打磨,减少人工,粉尘自动收集,避免粉尘造成污染,采用机械化打磨,提高了打磨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平台和升降平台的俯视图。
图中,1驱动平台,2升降机,3磨头,4软轴,5驱动电机,6第一传动电机,7罩壳,8接触开关,9吸尘管,10通风管,11吸尘器,12滑块,13导轨,14丝杆,15第二传动电机,16转盘驱动电机,17位移平台,18前进平台,19集尘箱,20工件固定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竹柏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竹柏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928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抛光功能的自动化冷却机
- 下一篇:一种磷铜球用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