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粉煤综合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92753.6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8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重平;陈兆然;马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4 | 分类号: | C10B53/04;C10G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31316 | 代理人: | 韩雪松;韩雪莲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 粉煤 供热装置 焦油 产气 产油 综合利用效益 低温条件 二级沉降 二级热解 分质利用 高温条件 高效分级 梯级利用 一级沉降 一级热解 煤炭 低挥发 急冷器 取热器 热解气 洗涤器 预混器 最大化 半焦 串级 粉焦 热解 回收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煤综合利用装置,具体地,所述粉煤综合利用装置,包括预混器(A)、一级热解器(B‑1)、一级沉降装置、二级热解器(B‑2)、二级沉降装置、一级供热装置、二级供热装置、半焦取热器(E)、洗涤器(F)和急冷器(G);具体连接方法详见说明书。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采用在低温条件产油和高温条件下产气的串级分开热解方式,避免了低温多产油和高温多产气的相互影响,实现了焦油和热解气最大化产出,同时又保证了焦油质量,获得了低挥发分粉焦。本实用新型做到了煤炭的高效分级分质利用,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及回收,提高了煤炭的综合利用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加工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煤综合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超过60%。根据我国的资源情况以及能源结构的现状,未来能源结构政策的基本方略是“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即维持以煤炭为主体,油气、新能源全面发展的一次能源结构;优化二次能源结构,特别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清洁性。随着近年来煤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已成为国家对煤化工发展的指导方向。
煤炭热解(干馏)的加工方式,以其低成本实现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成为煤炭(特别是低阶煤)可实现高效清洁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热解获得焦油、热解气及半焦,焦油、热解气及半焦再通过后续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实现煤炭分级利用和清洁高效转化。目前,工业应用较成熟的煤炭热解(干馏)技术,只是针对块煤的加工,但普遍存在油收率低、油品质量差、油气后续利用效果差等问题。而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块煤产率不断降低,粉煤产率逐渐提高(60%以上),造成块煤原料短缺。因此,如何通过粉煤热解方法实现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成为煤炭加工利用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针对粉煤热解尚未有成熟的应用工艺。大量的研究表明,以流化床方式对粉煤进行热解是最为理想的热解反应型式之一。
对煤炭(特别是低阶煤)热解的研究表明,通常在低温条件下(450~600℃)热解可最大化产出焦油,在高温条件下(600~950℃)热解可最大化产出热解气(主要包括氢气和甲烷),而在高温条件下焦油会进一步裂化,影响焦油产率。正是由于煤热解产焦油和产热解气(氢气和甲烷为主)反应条件的不同,因此,现有粉煤热解的方法,均没有很好地做到在保证焦油和热解气质量的前提下同时最大化多产焦油和多产热解气。
此外,现有粉煤热解加工的方法,普遍未能很好地解决油气带尘的在线分离以及半焦冷却的问题,同时,现有煤加工方法所产的焦油普遍含有煤沥青,因此,现有煤加工方法所产的高沥青质含尘焦油增加了后续加工难度。
综上所述,粉煤热解加工领域急需一种既能多产焦油又能保证焦油质量(二次裂解少、不含尘、煤沥青含量低)的加工方法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煤综合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装置的粉煤综合利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煤综合利用装置,所述粉煤综合利用装置包括预混器A、一级热解器B-1、一级沉降装置、二级热解器B-2、二级沉降装置、一级供热装置、二级供热装置、半焦取热器E、洗涤器F和急冷器G;
所述一级沉降装置上下分为固体沉降段和气提段,包括一级沉降器C-1,初级气固分离器Y-1、次级气固分离器X-1和气体分布器Z-1;所述初级气固分离器Y-1属于固体沉降段并设置在一级沉降器C-1内部;所述次级气固分离器X-1属于固体沉降段并设置在一级沉降器C-1内部或外部;所述气体分布器Z-1属于气提段并设置在一级沉降器C-1内部的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927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