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栓抽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87523.0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34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峰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周海斌 |
地址: | 210006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栓 抽吸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栓抽吸装置,包括筒体和活塞杆,筒体具有抽吸口,活塞杆位于筒体内;筒体内沿径向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一侧设有按钮,按钮自筒体侧壁伸出并位于筒体外侧,限位块背离按钮的另一侧与筒体内壁之间设有弹性部件;限位块具有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通孔内壁具有限位凸起,活塞杆周向具有一组与限位凸起相配的限位槽。本实用新型可防止活塞杆因负压回弹,降低血栓破裂几率,操作简便,构造简单,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栓抽吸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栓栓塞性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且致残率非常高。在时间窗内血栓清除并开通闭塞的血管是治疗的关键措施。抢救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吸栓、取栓治疗疗效显著,已经得到国内外的一致认同。吸栓、取栓的过程中需要在导管内进行负压抽吸,可以吸出栓塞的血栓,减少手术过程中血栓的碎裂前移。
据发明人所知,目前脑血管动脉取栓过程中,初期使用50ml普通注射器进行负压抽吸,后改进使用带有卡槽的注射器。然而,在抽取血栓过程中,这些带有卡槽的注射器使用非常不方便,容易出现未完全卡死的情况,引起活塞回弹,回弹的冲击导致血栓碎裂,存在安全隐患。
经检索发现,专利号为CN02820345.3、授权公告号为CN100522089C、名称为《一种螺纹的注射器》的中国发明专利,其注射器包括容纳材料的圆筒,位于圆筒中带有螺纹部分的活塞,和设有与圆筒同轴的螺纹通孔的接合件。通过沿轴向推动活塞和使活塞转动,活塞的螺纹部分可在圆筒的螺纹通孔中移动。然而该技术方案结构复杂,适于挤出材料,不便于抽取操作。
专利号为CN200620158475.4、授权公告号为CN200966816Y、名称为《一次灌药多次注射的无针注射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注射器包括有药管、活塞、下管、上管,在下管与上管内设置有一根锁杆,该锁杆的前端内设有内螺纹,中部为空腔,在锁杆内螺纹连接有一根推杆,该推杆的杆身有外螺纹,该推杆的前端与活塞连接;固定架的中部设置有一个调整轮,该调整轮的中部设有一个槽形孔,所述的推杆的螺纹杆身两侧面设有螺纹,使推杆杆身横切面旦两侧为螺纹,另外两侧为直线的形状,该推杆穿过调整轮的槽形孔。通过旋转调整轮,可带动推杆旋转,由于锁杆内与推杆连接的螺纹是相对静止的,旋转的推杆会与活塞一起在药管内前后移动,达到灌药和排气的目的。然而该技术方案采用调整轮构造,不便于抽取操作,还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血栓抽吸装置,可防止使用时活塞回弹,使用便捷,构造简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血栓抽吸装置,包括筒体和活塞杆,所述筒体具有抽吸口,所述活塞杆位于筒体内;其特征是,所述筒体内沿径向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设有按钮,所述按钮自筒体侧壁伸出并位于筒体外侧,所述限位块背离按钮的另一侧与筒体内壁之间设有弹性部件;所述限位块具有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具有限位凸起,所述活塞杆周向具有一组与限位凸起相配的限位槽;所述筒体的抽吸口连有硬质皮管,所述硬质皮管的端部具有与外部导管连接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具有螺纹。
使用时,先将筒体的抽吸口与输送导管的连接口紧密连接,接着按下按钮使限位块的限位凸起离开活塞杆的限位槽,向外拉动活塞杆到最大程度后松开按钮,使限位块的限位凸起嵌入活塞杆的限位槽,此时活塞杆位置固定,让输送导管内保持持续负压,并进行持续的负压抽吸操作,利于同时进行并完成相应的取栓操作。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优选方案:
优选地,所述装置具有:在弹性部件作用下,限位块的限位凸起与限位槽嵌合,从而将活塞杆位置固定的第一状态;所述装置还具有:在外力按压按钮作用下,限位块的限位凸起脱离限位槽,从而使活塞杆能沿轴向移动的第二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峰,未经周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7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