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77281.7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48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F15/02 | 分类号: | B01F15/02;B01F3/20;B0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装置 锂电池负极材料 本实用新型 固定箱 进料管 齿轮 负极材料颗粒 负极材料 混合效果 筛分效果 不均匀 出料管 固定管 活动板 偏心轮 筛分网 支撑柱 转动套 贯穿 板结 顶块 内腔 竖杆 通孔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装置本体,所述混合装置本体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进料管,所述混合装置本体左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出料管,所述混合装置本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进料管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箱、电机、第一齿轮、偏心轮、第二齿轮、第一转动套、顶块、固定管、通孔、活动板、竖杆和筛分网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在混合时,负极材料颗粒不均匀,容易发生板结的问题,该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具备筛分效果好的优点,可以在混合前对负极材料进行预筛分,提高了混合效果,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提高了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负极指电源中电位较低的一端,在原电池中,是指起氧化作用的电极,电池反应中写在左边,负极指电源中电位较低的一端,在原电池中,是指起氧化作用的电极,电池反应中写在左边,从物理角度来看,是电路中电子流出的一极,而负极材料,则是指电池中构成负极的原料,目前常见的负极材料有碳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含锂过渡金属氮化物负极材料、合金类负极材料和纳米级负极材料。
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是负极材料领域中常见的装置之一,在混合时,一旦出现负极材料颗粒不均匀,板结的现象,不利于混合,导致混合的效果差,不方便使用者使用,降低了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具备筛分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在混合时,负极材料颗粒不均匀,容易发生板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装置本体,所述混合装置本体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进料管,所述混合装置本体左侧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出料管,所述混合装置本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进料管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箱。
所述固定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固定箱内腔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转动杆,两个转动杆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偏心轮,右侧转动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底部与第一齿轮啮合,两个偏心轮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套,所述第一转动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套,所述第二转动套的表面套设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固定箱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管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部贯穿至固定管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部与固定箱固定连接,所述顶板底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筛分管,所述筛分管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筛分架,所述筛分架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筛分架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筛分网。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限位槽的一侧与活动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筛分管的内腔设置有耐腐蚀涂层,耐腐蚀涂层的厚度不小于零点五毫米。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型号为Y112M-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箱、电机、第一齿轮、偏心轮、第二齿轮、第一转动套、顶块、固定管、通孔、活动板、竖杆和筛分网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在混合时,负极材料颗粒不均匀,容易发生板结的问题,该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具备筛分效果好的优点,可以在混合前对负极材料进行预筛分,提高了混合效果,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提高了锂电池负极材料混合装置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772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