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拦污栅的栅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67269.8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7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2 | 分类号: | E02B8/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拦污栅 栅槽 本实用新型 坝体 备用 拦污栅槽 清污耙 分层 清污 取水 叠梁门槽 清污效率 叠梁门 进水口 顺水流 斗槽 门槽 门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拦污栅的栅槽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坝体(1);在坝体(1)的每个进水口顺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备用栅槽(2)、清污耙斗槽(3)、工作拦污栅槽(4)和分层取水叠梁门槽(5);坝体的一端设有储栅槽(6)和分层取水叠梁门储门槽(7)。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污的方法是日常的表层清污由清污耙斗对工作拦污栅进行清理;对于深层污物通过门机将备用拦污栅吊入备用栅槽;然后再将工作拦污栅从工作拦污栅槽内提出,由人工进行清理;以提高清污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拦污栅的栅槽结构,属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拦污栅,其清污方式主要有提栅人工清污和清污耙斗清污两种;对于高拦污栅,因清污深度较大,考虑清污耙斗在深度较大时清污,存在抓斗易晃动导致污物脱落,一般采用提栅人工清污,但存在清污时拆卸拉杆及栅体较繁琐,所以,现有的技术还存在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拦污栅的栅槽结构,以避免每次清污时均需拆卸拉杆及栅体的麻烦,从而提高清污效率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拦污栅的栅槽结构,包括坝体;在坝体的每个进水口顺水流方向依次设有备用栅槽、清污耙斗槽、工作拦污栅槽和分层取水叠梁门槽;坝体的一端设有储栅槽和分层取水叠梁门储门槽。
前述结构中,所述备用栅槽、清污耙斗槽、工作拦污栅槽和分层取水叠梁门槽由坝体内的闸墩凹槽经一组钢隔墩分隔而成。
前述结构中,所述钢隔墩对应的坝墙中预埋有钢板,钢隔墩与钢板焊接。
前述结构中,所述钢板预埋在一期混凝土浇筑的闸墩凹槽内。
前述结构中,所述备用栅槽上游面边缘的闸墩凹槽内浇筑有上游二期混凝土墩。
前述结构中,所述分层取水叠梁门槽下游面边缘的闸墩凹槽内浇筑有下游二期混凝土墩。
前述结构中,每个进水口的工作拦污栅槽内均设有工作拦污栅;储栅槽内放置备用拦污栅。
前述结构中,所述坝体顶部设有轨道,轨道上设有门机,通过门机启闭工作拦污栅和备用拦污栅,并将清污耙斗吊入清污耙斗槽内进行清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坝体顺水流向依次设置备用栅槽、清污耙斗槽、工作拦污栅槽及分层取水叠梁门槽,坝体端部设置储栅槽及分层取水叠梁门储门槽。正常运行时,工作拦污栅全部放置于工作拦污栅槽内,备用栅放置于储栅槽内;清污时,常规的表层清污采用清污耙斗,对于较少出现的深层污物采用提栅人工清污,避免每次清污时拆卸拉杆及栅体的麻烦,且清污效率高。备用栅槽、清污耙斗槽、工作拦污栅槽及分层取水叠梁门槽由闸墩凹槽顺水流向对称设置的三排钢隔墩、上游二期混凝土墩及下游二期混凝土墩组成,钢隔墩尺寸小,现场通过与一期钢板焊接固定后即可形成轨道,制造及安装方便,且可大大减少清污门机轨道间距,有效节省了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坝体、2-备用栅槽、3-清污耙斗槽、4-工作拦污栅槽、5-分层取水叠梁门槽、6-储栅槽、7-分层取水叠梁门储门槽、8-闸墩凹槽、9-钢隔墩、10-上游二期混凝土墩、11-下游二期混凝土墩、12-钢板、13-工作拦污栅、14-备用拦污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72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