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淬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63670.4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2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缪哲文;张积锋;朱桂兵;缪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南港港口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0 | 分类号: | C21D1/10;C21D1/62;C21D9/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213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淬火感应器 冷却水管 本实用新型 淬火装置 回转支承 贴合 冷却 淬火冷却 淬火效率 顺次连接 出水口 进水口 直杆段 首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感应器、冷却水管;所述淬火感应器由第一U型段、直杆段和第二U型段顺次连接而成;所述冷却水管的首端设有一进水口,末端设有一出水口;所述冷却水管贴合布置于淬火感应器的两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由两个U型段组成,能够同时对内外圈进行淬火冷却,提高了淬火效率;冷却水管贴合布置于淬火感应器的两侧,能够及时起到冷却的作用,使得冷却的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类的淬火感应器,尤其涉及用于回转支承的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大车行走机构的回转支承内外圈需要进行淬火处理,以提高回转支承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等。现在的淬火冷却机构不能做到内外圈同时淬火冷却,淬火效率低,且制成的回转支承内圈和外圈之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不具有连续性,所以现如今急需一种能够使大车行走机构的回转支承内外圈同时淬火冷却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内容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大车行走机构的回转支承内外圈不能同时淬火冷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淬火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感应器、冷却水管;所述淬火感应器由第一U型段、直杆段和第二U型段顺次连接而成;所述冷却水管的首端设有一进水口,末端设有一出水口;所述冷却水管贴合布置于淬火感应器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段的弯曲半径大于所述第二U型段的弯曲半径。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包括顺序连接的进口段、左侧冷却段、连接段、右侧冷却段和出口段,所述左侧冷却段和右侧冷却段分别贴合于所述淬火感应器的两侧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管为对称结构,且冷却水管和所述淬火感应器的对称轴同轴。
优选的,所述左侧冷却段和右侧冷却段与所述淬火感应器的形状相同,所述进口段、连接段、出口段均为直管直杆段。
优选的,所述进口段与所述出口段所在平面低于所述直杆段所在平面。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管还连接一底座。
优选的,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冷却水管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回转支承的淬火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由两个U型段组成,能够同时对内外圈进行淬火冷却,提高了淬火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回转支承的淬火装置,冷却水管贴合布置于淬火感应器的两侧,能够对淬火感应器进行二次冷却,冷却效率更高。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回转支承的淬火装置,冷却水管采用对称式结构,使整个装置结构完美,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回转支承的淬火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回转支承的淬火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回转支承的淬火感应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 淬火感应器 2 冷却水管 3 底座 4 第一U型段 5 直杆段 6 第二U型段 7 进水口 8 出水口 9 进口段 10 出口段 11 左侧冷却段 12 右侧冷却段13 连接段 14回转支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南港港口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南港港口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36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位两用的LF精炼座包装置
- 下一篇:回火炉板簧自动淋油节能环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