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信网络用集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63010.6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8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502;H01R13/73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王月霞 |
地址: | 21004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线器 防尘片 接线口 连接杆 网线 支耳 接口组 本实用新型 电源线接口 通信网络 转动连接 防尘 等距离间隔设置 对称设置 防尘性能 开关按钮 连接管套 稳定性能 向下转动 连接管 散热孔 主端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信网络用集线器,在集线器本体的前端左侧设置有电源线接口,在集线器本体的前端右侧设置有接口组,接口组包括若干个等距离间隔设置的网线接线口,在若干个网线接线口的上方分别设置有防尘组,防尘组均包括支耳、连接杆和防尘片,支耳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耳对称设置在网线接线口的上方两侧,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耳转动连接,防尘片的其中一端形成有连接管,防尘片通过所述连接管套接在连接杆上且与连接杆转动连接,防尘片向下转动盖于网线接线口的前端;在电源线接口和接口组之间的集线器本体上设置有开关按钮和主端口,集线器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散热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优良的防尘性能及稳定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网络用集线器,属于通信端口扩展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集线器(HUB)属于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基础设备,具有流量监控功能;它和双绞线等传输介质一样,是一种不需任何软件支持或只需很少管理软件管理的硬件设备;它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场合;集线器工作在局域网环境,被称为物理层设备;集线器内部采用了电器互联,当维护LAN的环境是逻辑总线或环型结构时,完全可以用集线器建立一个物理上的星型或树型网络结构;在这方面,集线器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多端口的中继器;其实,集线器实际上就是中继器的一种,其区别仅在于集线器能够提供更多的端口服务,所以集线器又叫多口中继器。
现有集线器在使用时,其未使用的网线接线口未做任何处理,且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致使空气中的灰尘会进入到网线接线口,不易清理,长时间的沉积会影响网线接线口的正常使用;其集线器在使用时,会放置在台子上但不会去固定,网线连接集线器后在不注意时会牵动集线器,以致会被牵动遭到磨损或掉落受到损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网络用集线器,该种通信网络用集线器具有优良的防尘性能及稳定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通信网络用集线器,包括集线器本体,在集线器本体的前端左侧设置有电源线接口,在集线器本体的前端右侧设置有接口组,接口组包括若干个等距离间隔设置的网线接线口,在若干个网线接线口的上方分别设置有防尘组,防尘组均包括支耳、连接杆和防尘片,支耳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耳对称设置在网线接线口的上方两侧,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耳转动连接,防尘片是透明材料,防尘片的其中一端形成有连接管,防尘片通过所述连接管套接在连接杆上且与连接杆转动连接,防尘片向下转动盖于网线接线口的前端;在电源线接口和接口组之间的集线器本体上设置有开关按钮和主端口,集线器本体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散热孔。
优选的是,在网线接线口的上侧分别设置有电源指示灯,电源指示灯在网线接线口接入网线时会呈现绿色状态,在网线与网线接线口未连接或者未完全连接时,电源指示灯未熄灭状态。
进一步的优选,在与网线接线口贴合的防尘片一侧贴覆有海绵垫,海绵垫避免了防尘片与网线接线口的直接碰撞,且能起到防尘作用。
进一步的优选,散热孔的外部还设置有防尘网,防尘网能有效的防止灰尘进入至集线器本体内部。
进一步的优选,与网线接线口未贴合的防尘片一侧上设置有铁片,在防尘组的上方的集线器本体上设置有磁片,防尘片在向上转动后通过铁片被吸附在磁片上与集线器本体连接。
进一步的优选,在集线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吸盘,吸盘能提高集线器本体与放置平台的吸附力,提高了集线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若干个网线接线口的上方分别设置有防尘组,防尘组的防尘片在向下转动后盖于网线接线口的前端,在使用时将防尘片向上转动通过铁片被吸附在磁片上与集线器本体固定,操作方便,实用性强,以及散热孔的外部设置的防尘网,提高了集线器网线接线口及其集线器本身的防尘性能;在集线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吸盘,能将集线器稳定固定在平台上,提高了集线器的稳定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未经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3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