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室用托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56864.1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9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梁发云;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0 | 分类号: | E04G23/00;E04G23/02;E04G2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既有建筑物 千斤顶 十字交叉 地下室 本实用新型 托换梁 土体 垂直交叉 对称布置 刚性连接 高度齐平 结构应用 土体特性 桩基础 沉桩 垫木 浅层 植筋 开挖 加深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室用托换结构,该托换结构包括千斤顶以及十字交叉托换构件;十字交叉托换构件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既有建筑物的既有柱进行刚性连接,十字交叉托换构件下部既有柱的高度与既有建筑物周边的浅层土体的高度齐平;十字交叉托换构件由两根托换梁垂直交叉组成,千斤顶对称布置于同一根托换梁的两端侧,切断既有建筑物中既有基础与既有柱的连接,千斤顶的下面还布置若干垫木;本实用新型的托换结构应用在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室时,随着开挖加深不断改变千斤顶的位置和高度,并逐步挖去千斤顶周围的土体,期间不用进行桩基础托换,无需考虑土体特性对沉桩难易程度的影响,为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室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室用托换结构。
背景技术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不断突破天际线的高层建筑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与此同时,城市的粗犷建造也带来了许多的“城市病”,诸如停车难、交通阻塞、泄洪能力差等问题。在许多地区,由于房屋建造较早,缺乏长远目光和合理规划,地下空间缺位的现象不仅影响其建筑本身的最优化利用,也不利于其相邻建筑的地下空间开发。这类建筑多为上世纪建造的商品房、写字楼和商场,尚在建筑物的正常服务期内。直接拆除此类建筑花费巨大,也不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一些年代久远的古建筑物,虽然其直接经济价值较低,但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同样不能拆除。如何在此类建筑物下新建地下室,充分开发其地下空间,成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研究难点。
目前常见的方案为利用桩基础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托换,然后开挖土体形成地下室。由于在室内进行施工,桩基的施工十分不便,即使采用桩径较小的锚杆静压桩,也仅能在沿海软土地区使用,并不适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土质,并且托换用的桩基仅仅是临时构件,在地下空间施工完成后会被拆除,不利于循环可持续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室用托换结构,即该托换结构包括千斤顶和十字交叉托换构件。随着开挖土体的加深,不断改变千斤顶的位置和高度,并逐步挖去千斤顶周围的土体,从而在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室用托换结构,如图1至图8所示,该托换结构包括千斤顶7、以及十字交叉托换构件;十字交叉托换构件与既有建筑物8的既有柱2固定连接,十字交叉托换构件下部既有柱2的高度与既有建筑物8周边的浅层土体9的高度齐平;十字交叉托换构件由托换梁3垂直交叉组成,千斤顶7对称布置于同一根托换梁3的两端侧,切断既有建筑物8中既有基础1与既有柱2的连接。
优选地,十字交叉托换构件由两根托换梁3垂直交叉组成。
优选地,托换梁3的强度根据既有建筑物8中既有柱2的荷载确定。
优选地,十字交叉托换构件通过植筋4的方式与既有建筑物8的既有柱2进行刚性连接。
优选地,千斤顶7的下面布置若干垫木11。
优选地,既有建筑物8为柱下独立基础建筑物。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在既有建筑物下新增地下室的方法为:
A.对设计的地下室周边进行围护10后,开挖既有建筑物8内部和周边的浅层土体9,直至既有建筑物8的既有基础1完全露出;
B.在既有建筑物8的既有柱2上施工十字交叉托换构件,在同一根托换梁3的两端侧对称布置两个千斤顶7承受既有柱2的荷载,切断既有基础1与既有柱2的连接;
C.向下开挖一定深度的浅层土体9,但保留步骤B中千斤顶7周围的部分浅层土体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56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水平洞口防护装置
- 下一篇:作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