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蓄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50190.4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5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纪军;魏艳雨;欧阳怀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F28F2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余炎锋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发生器 蓄热箱 蓄热系统 分体式 注液箱 本实用新型 泵送组件 储存 蓄热 温度感应器 工况要求 控制系统 梯级利用 蓄热剂 蓄热器 循环泵 分级 连通 节约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热技术领域。一种分体式蓄热系统,包括注液箱、换热发生器、第一蓄热箱、第二蓄热箱和控制系统,所述换热发生器包括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在所述注液箱与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发生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泵送组件和第二泵送组件;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连通,所述第一蓄热箱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与所述注液箱之间设置有循环泵送组件。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蓄热系统,旨在对能量进行分级储存,实现对能量进行梯级利用;在采用温度感应器的蓄热器工作过程中,可设定储存蓄热剂的温度范围,在满足设备不同工况要求的同时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蓄热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形式,现有的蓄热器设计多在改变蓄热器的内部结构,但不能满足客户对特定温度范围的蓄热箱的需求,对于能量的储存和吸收往往无法做到最优化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能效较低,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研发方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稳定性好,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实用性、优化热量提取、存储和利用的分体式蓄热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体式蓄热系统,包括:注液箱;换热发生器,所述换热发生器包括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在所述注液箱与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发生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泵送组件和第二泵送组件;第一蓄热箱和第二蓄热箱,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连通,所述第一蓄热箱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与所述注液箱之间设置有循环泵送组件;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泵送组件、第二泵送组件、循环泵送组件的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所述换热发生器包括:换热壳体,在所述换热壳体上设置有载热流体进口和载热流体出口;和换热盘管,多道所述换热盘管层叠布设在所述换热壳体内,且相邻两道所述换热盘管的换热管束错位设置、或呈格栅状交叉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所述换热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布设有连通上下两侧的腔体的通孔;所述隔板上下两侧的腔体内的换热盘管并联设置,并分别形成第一换热发生器和第二换热发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所述换热盘管的管束为并排连通布设的平行管束、或为呈螺旋盘状的盘状管束,所述换热盘管的管束上设置有管束肋片,所述管束肋片为依次布设在管束上的圆盘状翅片、或为连续盘设在所述管束上的螺旋翅片,单个所述管束肋片为连续锯齿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多道所述换热盘管之间均间隔布设,且相邻两道所述换热盘管之间的间隔间距由载热流体进口向载热流体出口依次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第一泵送组件包括变频泵和第一输送管,在所述第一输送管上设置有自动调节阀,在所述第一换热发生器与所述第一蓄热箱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流量计的检测信号,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变频泵和自动调节阀的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二泵送组件均包括输送泵和第二输送管,在所述第二输送管上设置有闸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所述循环泵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蓄热箱和所述第二蓄热箱上的循环液口、循环管道和循环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分体式蓄热系统,优选地,所述注液箱包括注液箱体、顶盖、以及设置在所述注液箱体上的蓄液管、循环液管、排液管和输液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50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量利用率高的熔盐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棉纺车间空压室的热能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