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电子变换器桥式结构的驱动电路和电力电子变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9226.7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7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钧;冯颖盈;姚顺;刘骥;付东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1/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智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7 | 代理人: | 刘蕊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管 电力电子变换器 驱动电路 桥式结构 第二驱动电路 第一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 安全电压 残留电压 泄放电路 驱动 门极 泄放 驱动变压器 二极管 隔离元件 门极电压 尖峰 耦合 负电平 误触发 关断 减小 漏极 源极 叠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电子变换器桥式结构的驱动电路和电力电子变换器。该驱动电路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功率管的第一驱动电路、和用于驱动第二功率管的第二驱动电路,PWM信号发生器通过隔离元件与第一驱动电路及第二驱动电路耦合,第一功率管的源极与第二功率管的漏极连接,电力电子变换器桥式结构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用于将第一功率管产生的门极残留电压泄放至安全电压以下的第一泄放电路、以及用于将第二功率管产生的门极残留电压泄放至安全电压以下的第二泄放电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齐纳管、二极管等与驱动变压器结合产生负电平叠加在关断管的驱动极,降低了门极电压尖峰水平,减小了误触发的可能性,增加驱动电路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变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电子变换器桥式结构的驱动电路和电力电子变换器。
背景技术
电力电子变换器中,主控单元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功率电路实现电能变换。由于主控单元信号驱动能力较弱,需要借助驱动电路作为控制电路与功率电路接口。现代电力电子变换装置中如车载充电机、大功率通信电源等,处理的功率越来越大,桥式结构因为其变换功率优于其他结构被广泛采用。
桥式结构能够处理更大功率,对其驱动也存在误触发风险。当上(下)管导通时,产生电压变化引起下(上)管结电容电压变化,形成电流,该电流与寄生电感、驱动电阻相互作用,会产生电压尖峰。该电压尖峰导致上下管直通,造成输入源短路,变换装置损坏。为避免直通现象出现,除要求控制信号加死区外,互补管驱动信号在低电平时往往需要叠加负电压以提高驱动抗干扰性,避免误触发。
常用桥式驱动电路主要分为两种:采用分离元器件搭建电路驱动;采用专用的驱动芯片驱动。采用驱动芯片驱动,能够功率管关断时产生负压,抗干扰较强,性能可靠,但存在价格昂贵,且需要额外辅助供源供电的劣势。分离元器件搭建驱动电路结构较为简单,但其只提供了驱动能力放大功能,即开通时产生高电平,关断时产生低电平,关断时并无负压加于功率管门极,抗干扰的性能较弱,可靠性较弱。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的特点桥式结构的驱动电路,使电子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电子变换器桥式结构的驱动电路和电力电子变换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误触发风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电子变换器桥式结构的驱动电路,包括PWM信号发生器、隔离元件、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功率管的第一驱动电路、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功率管的第二驱动电路,所述PWM信号发生器通过所述隔离元件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及第二驱动电路耦合,所述第一功率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功率管的漏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电子变换器桥式结构的驱动电路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功率管产生的门极残留电压泄放至安全电压以下的第一泄放电路、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功率管产生的门极残留电压泄放至安全电压以下的第二泄放电路,所述第一泄放电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泄放电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相同,所述第一泄放电路与所述第二泄放电路相同。
优选地,所述隔离元件为隔离驱动变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92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