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荧光丝线安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5671.6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0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邓磊;吴翰;高永卫;惠增宏;张吉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华金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丝线 塞子 风洞实验 试验件表面 本实用新型 丝线安装 重复利用 试验件 小孔 安装装置 尺寸选取 自由运动 打孔 风洞 钻头 放入 填入 外漏 垂直 保证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出了一种采用塞子将荧光丝线固定于试验件表面,并保证荧光丝线具有足够的外漏长度,进而进行风洞实验的荧光丝线安装装置。根据塞子尺寸选取钻头直径垂直于试验件表面进行打孔,将荧光丝线填入试验件表面的小孔内,采用塞子将荧光丝线固定于试验件表面的小孔内,确保荧光丝线一端与试验件固定,另一端可自由运动,将填好塞子与荧光丝线的试验件放入风洞进行风洞实验,实验完成后回收塞子与荧光丝线以便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采用塞子安装荧光丝线的安装装置,能够降低实验人员的操作难度,保证风洞实验中荧光丝线与塞子的重复利用,降低风洞实验的成本,提高风洞实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洞实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荧光丝线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荧光微丝流动显示技术是在常规丝线流动显示技术的基础上新发展的一种观察试验模型表面流场的方法,即用含有荧光物质的合成纤维,制成荧光微丝,再将其贴布于试验模型表面。这种纤维制成的丝线直径极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模型附近流场的精度和真实性,大大降低了对试验模型表面流场的影响。在可见光照射下,用肉眼观察这种极细的微丝是比较困难的,故利用荧光增亮原理,用紫外光荧光微丝,使其发出亮度较高的荧光,便可清楚的观察丝线形态,并进行观察、拍照和录像记录。荧光微丝流动显示技术目前在风洞实验和飞行器设计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但将荧光丝线贴布于试验件表面进行风洞实验需要消耗大量时间,降低了风洞实验效率,在风洞实验结束后贴于试验件表面的荧光丝线不可回收利用,提高了风洞实验的成本。
发明专利CN104075870公开了“一种基于纤维线的低速风洞荧光丝线及其流动显示方法”。该方法包括纸带、胶带和若干荧光丝线,主要是将荧光丝粘贴于胶带和纸带之间,采用特定波长的光源诱导荧光丝线发光,在采用摄像器材对风洞实验过程进行拍摄,进而达到风洞实验的目的。该方法的优点主要在于操纵简单,辨识度高,但其采用胶带将荧光丝线贴在试验件表面进行风洞实验,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时间,且在风洞实验完成后,造成了荧光丝线的浪费。
发明专利CN106768813公开了“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及隔离段流场的壁面丝线显示方法”。该方法是将内转式进气道及隔离段内流道的部分壁面适用透明材料置换,一侧透明材料用于观测,另一侧透明壁面上加工多排微孔,将丝线穿过微孔后粘在壁面外侧,以便实验人员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观测内部流场特征。该方法优点在于能够观测到风洞实验内部流场变化,但其采用将丝线穿过微孔再粘接到壁面外侧的丝线安装方式较为复杂,丝线无法回收利用,增加实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目前风洞实验中荧光丝线安装方式复杂、荧光丝线不可回收重复利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采用塞子将荧光丝线固定于试验件表面进行风洞实验的安装装置;通过钻头垂直于试验件表面进行打孔;将具有较好荧光特征是荧光丝线填入试验件表面小孔内;采用塞子将荧光丝线固定于试验件表面小孔内;将处理好的试验件放入风洞进行风洞实验;实验完成后回收塞子和荧光丝线以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荧光丝线安装装置,包括试验件、塞子和荧光丝线;所述试验件表面均布若干盲孔,其中每个盲孔的轴线和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每个盲孔的轴线与所在的试验件表面相互垂直;每个盲孔中塞入荧光丝线,且荧光丝线一端露出盲孔外;塞子位于盲孔中,将盲孔中的荧光丝线进行固定,塞子外壁与盲孔内壁紧密接触,但确保荧光丝线不被压断。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荧光丝线一圈一圈塞入每个盲孔中,避免打结。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盲孔之间的间距大于荧光丝线外漏长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塞子采用软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荧光丝线外径小于试验件在风洞实验过程中的附面层厚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荧光丝线的外漏长度至少为10mm,且不能大于盲孔和盲孔之间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56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