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氨吸收罐防虹吸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4893.6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7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付殿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C01C1/1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虹吸管 吸收罐 气氨 进气管 套管 本实用新型 氨吸收 分布管 封口板 连通 氨气 末端连接 套管套装 分布孔 贯穿孔 倒吸 均布 首端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氨吸收罐,尤其涉及一种气氨吸收罐防虹吸管。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氨吸收罐防虹吸管,避免氨气直接通过气氨吸收罐的气相排入大气,同时防止排放结束后水倒吸入进气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氨吸收罐防虹吸管,包括气氨吸收罐本体和接入气氨吸收罐本体内部的进气管以及防虹吸管和套管,所述进气管末端连接分布管,分布管上均布分布孔,所述套管底部设有封口板,防虹吸管首端与进气管连通,防虹吸管末端插入套管与套管套装,封口板上设有与套管连通的贯穿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氨吸收罐,尤其涉及一种气氨吸收罐防虹吸管。
背景技术
氨是化学工业中重要的产品,也是制冷系统普遍使用的制冷剂。当装置或制冷系统出现故障时,系统中的氨不可避免地要排放。氨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中度危害气体,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气体(15%~27%)。为防止其直接排入大气中造成污染,通常设置氨吸收罐,用其中盛装的水吸收排放的氨气。
装置或制冷系统排放的氨气通过管道进入氨吸收罐,从位于液面之下的分布管的分布孔喷出,与水接触后溶解吸收。当装置或制冷系统排放结束时,管道内仍然充满氨气,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解速率很快,常温时1体积的水可溶解大约700体积的氨气,因此这些氨气会迅速地溶于罐内的水,导致管道内压力迅速下降,将吸收罐内的水吸入管道。
为避免液面下进料的管道产生虹吸,通常在容器内进料管的气相段开防虹吸孔,当进料结束时,管道内与容器中气相空间的压力相同,从而避免虹吸现象的发生。
氨吸收罐的气相空间通常直接通大气,如果采用普通的防虹吸孔结构,排放的氨气会通过氨吸收罐的气相空间直接排入大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氨吸收罐防虹吸管,避免氨气直接通过气氨吸收罐的气相排入大气,同时防止排放结束后水倒吸入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氨吸收罐防虹吸管,包括气氨吸收罐本体和接入气氨吸收罐本体内部的进气管以及防虹吸管和套管,所述进气管末端连接分布管,分布管上均布分布孔,所述套管底部设有封口板,防虹吸管首端与进气管连通,防虹吸管末端插入套管与套管套装,封口板上设有与套管连通的贯穿孔。
所述的,防虹吸管包括依次焊接的连接管、弯头和液封管,所述连接管与进气管连通。
所述的,液封管最低端低于分布孔。
所述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端与进气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套管固定连接。
所述的,贯穿孔直径为2.5毫米。
所述的,所述防虹吸管和套管间设置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沿防虹吸管周向均匀分布,定位板一端与防虹吸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套管内壁抵接。使防虹吸管和套管同心布置。
所述的,套管顶部和防虹吸管间对称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与套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防虹吸管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及过程:当气氨吸收罐本体处于备用状态时,套管内的水位与气氨吸收罐本体内水位保持一致,液封管内的水位与分布管内水位保持一致;当有氨气排放时,分布管内气相压力突然升高,液封管内的水位和分布管内水位同时迅速下降,当水位低于分布孔时,氨气开始从分布孔中喷出并迅速被水吸收,由于液封管最低端比分布孔低,此时液封管内仍有水封,因此,氨气不能从液封管下端逸出,排放稳定后,套管内的水位与容器内水位又趋于一致;当排放结束时,进气管内仍然充满氨气,由于氨气迅速溶于水,进气管内压力急速下降,气氨吸收罐本体的水吸入进气管,套管内的水同时进入液封管内,造成套管内的液位迅速下降,气氨吸收罐本体内的水不能通过封口板的贯穿孔及时补充进来,当套管内的液位低于液封管下端时,由于进气管内压力较小,将液封管内的水吸进进气管,此时气氨吸收罐本体内的气相空间与进气管连通,从而避免大量水持续不断的吸入进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齐鲁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48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硫化物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氨气回收再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