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罐体生产线的翻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40925.5 | 申请日: | 2018-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0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 发明(设计)人: | 于艳军;陈小同;朱晓林;高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奥瑞金包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51/26 | 分类号: | B21D51/2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翻身装置 罐体 本实用新型 支杆 传送带 固定支杆 全自动化 支架内壁 自动翻身 产线 前置 绕扎 支架 预留 积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罐体生产线的翻身装置,包括至少三个用于固定支杆的支架以及至少四根支杆,支杆在预留罐体通过空隙的基础上沿支架内壁进行螺旋绕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在翻身装置前置传送带的推动下,翻身装置能能够进行自动翻身,防止产线的罐体积压,且实现全自动化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罐体的生产线,特别是一种罐体生产线的翻身装置,属于生产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在技术不断革新的前提下,生产技术领域的技术也不断革新,从手工,到半自动,到全自动生产,各有优劣,手工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半自动的效率慢,且对工人的要求也高,全自动的技术虽然有,但是技术并不成熟,产线良率低,罐体易产生积压,各个工艺步骤的衔接不连贯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罐体生产线采用全自动生产技术不成熟,产线量率低,罐体易产生积压,各个工艺步骤的衔接不连贯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罐体生产线的翻身装置,包括至少三个用于固定支杆的支架以及至少四根支杆,支杆在预留罐体通过空隙的基础上沿支架内壁进行螺旋绕扎。
本装置结构的成本再50~60元,而实现的功能如果采用电子设备,需要翻身机械手的协助,成本再50000~150000元不等,采用此种绕扎的设计,首先,由于其结构简单,仅采用简单的刚性连接即可,不容易损坏,其次,即使损坏,也仅需少许的更换费用,而其根据长度的不同,可以提供同时5~8个罐体进行翻身,效率也大于机械手。
进一步地,对于每一根支杆,位于翻身装置入口和出口处的支杆端部相对于支架内壁所围空间绕扎了180°。
进一步地,在翻身装置的进口和出口均设有传送带,且沿传送带的前进方向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红外感应装置。
进一步地,红外感应装置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所有传送带。
红外感应装置分为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均朝向传送带,设置的高度符合能够被罐体截断的范围内,即最高不可超过罐体的高度,最低不能低于传送带的高度,通过红外感应的设计,能够通过靠近当前工序的红外感应装置被罐体截断红外线的频率判断后续的工序是否已经产生了堵塞,然后将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其采用89C51单片机即可,控制器再控制上一工序的传送带降低传递速率或停止传送。
进一步地,每个传送带具有独立的电机控制。
工作原理:罐体进入翻身机的前置传送带,翻身机所在位置不用传送带,罐体在惯性的作用下进入翻身机的支杆空隙内,并在后续罐体的推力下向前挪动并翻身,使得封盖一侧向下,到达出口。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全自动化的生产,控制器由于需要控制的命令简单,可采用89C51单片机即可实现,节约了生产线实现全自动化的成本,同时产线的良率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罐体不易在产线产生积压,各工艺步骤间的衔接也连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罐体生产线的翻身装置,4包括至少三个用于固定支杆的支架23以及至少四根支杆24,支杆24在预留罐体13通过空隙的基础上沿支架23内壁进行螺旋绕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奥瑞金包装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奥瑞金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0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酵罐专用折边成型机
- 下一篇:一种罐体生产线的缩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