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组分有机废气自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5519.X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48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顾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威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1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液分离器 自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 有机废气 储油罐 不凝气出口 冷凝液出口 不凝尾气 功能部件 解吸管路 冷凝部件 平稳运行 吸附功能 罐顶气 热氮气 减排 解吸 气封 轻烃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组分有机废气自循环系统,具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内具有吸附功能的填料,气液分离器还具有解吸功能部件,气液分离器还含有冷凝部件、冷凝液出口和不凝气出口。解吸管路上连接有热氮气管路。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凝尾气自循环系统收集回收轻烃组分,对储油罐的罐顶气的降温气封,达到储油罐自循环系统平稳运行和减排等目的,减少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油罐等罐顶气的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过程中,有油田伴生气的产生。油田伴生气是一种混和物,是天然气资源的一种,组成成分主要是甲烷、乙烷等低分子烷烃,还有一定数量的丙烷、丁烷、戊烷等。油田伴生气通过油气混输泵和天然气压缩机输送到联合站,储存在储油缓冲罐或沉降脱水罐中。站场储油罐挥发的油罐气对站场造成了污染和安全隐患。
石油化工、储运、油库等领域,有大量的原料罐、成品罐、原油罐 、溶剂罐,罐体内物料转运和温度变化物料的挥发,使罐体需要有和大气联通的通道,最原始的方法是在罐顶开一个孔,为了减少废气的挥发,发展安装了安装呼吸阀,呼吸阀的形式又有很多,但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安全及保证和大气的相对隔离;呼吸阀的工作流程是罐体内压力升高至呼吸阀排气,压力减低排气关闭,压力再低就会打开吸气阀补气,罐体内压力升高,吸气阀关闭。
为了进一步减少储罐内气体的挥发,还发展了内浮顶罐、氮气密封罐等形式。这些不同形式的罐体,大大减少了罐内气体向大气的排放。现有的罐体排气,均存在罐体内挥发气体排向大气,影响环境,浪费资源、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排气浓度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需要进行治理。通常治理的方法有吸附法、冷凝法、膜法、焚烧法等或者几种方法的联合处理,都存在能耗大、处理不完全、浪费资源等等各自的缺陷。
发明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耗低、资源节约、排放少的罐顶轻组分有机废气自循环系统。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罐顶气分离回收的自循环装置,安装连接于储油罐顶的呼吸阀,呼吸阀之后连接着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内具有吸附功能的填料,能够吸附呼吸阀排出的罐顶气;气液分离器还具有解吸功能,能够对吸附后的填料进行脱附解吸;气液分离器还含有冷凝部件、冷凝液出口和不凝气出口。解吸获得的流体(含有高沸点、重组分烃类)经冷凝部件冷凝获得冷凝液,冷凝液从冷凝液出口流出,不能冷凝的气体从不凝气出口排出。
冷凝液出口连接有回流管路,联通储油罐侧壁,并能将冷凝液回流进储油罐内部得到回收。
不凝气(含有轻烃类)连接有不凝气收集装置,不凝气收集装置之后具有分流设置的解吸管路和返流管路。
不凝气的一部分通过解吸管路(在需要进行解吸作业时)回流进气液分离器用于解吸,解吸管路上连接有热氮气管路(或者连接有氮气管路和氮气加热装置),便于给填料升温解吸。接着流经冷凝部件,得到冷凝液和不凝气体,进入下一轮循环。
不凝气的另一部分通过返流管路返流进储油罐顶部(回流管路上可以连接增压装置,使得不凝气的压力大于罐顶气的气压一个大气压以上,便于作为灌封气体起到良好的灌封作用,而使得油气不易泄漏到大气中),返流进入储油罐内补充罐顶气,起到作为气封气体的作用,减少使用氮气等惰性气封气体的使用量。
经过上述处理的不凝气,对于本系统的油气不会引起不良的化学反应,释放热量,产生其它不明中间产物,绝大部分类似于对本系统而言的一种惰性气体,少部分的非惰性成分为与油气内部成分相同,没有外来杂质,不会改变储油罐内储油品质。
同时,由于下一轮循环时的不凝气中混合有冷却以后的氮气,该不凝气还能够冷却罐内温度,减少储油罐内罐顶气的挥发,无需消耗其它能源去再降温,实现降耗减排的效果。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威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威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55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