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及铝合金添加剂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4122.9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63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华钰有色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3 | 分类号: | B22F3/03;C22B21/06;C22C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曾敬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板 上冲 添加剂 成型槽 铝合金 耐磨层 本实用新型 成型模具 冲压圈 侧壁 内壁 下冲 安装孔内壁 添加剂材料 模具接触 生产技术 使用寿命 安装孔 定位孔 对中模 固定座 光滑度 上冲杆 表壁 滑槽 脱模 镶套 模具 磨损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铝及铝合金添加剂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铝及铝合金添加剂成型模具,包括上冲压板、中模和下冲压板,所述上冲压板和下冲压板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上冲压板上的安装孔内壁安装有上冲杆,所述上冲压板的侧壁固定有上冲压圈,所述上冲压圈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中模的侧壁设置有固定座,所述中模的上表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中模的中部开设有贯穿中模的成型槽,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耐磨层,通过耐磨层的设置,将材质坚硬的耐磨层镶套在成型槽内壁,在压制成型硬度较高的添加剂时,使必须与模具接触的添加剂材料对中模产生的磨损较小,从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且可以保持成型槽内壁的光滑度,使脱模较为顺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及铝合金添加剂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及铝合金添加剂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铝及铝合金添加剂用来按合金牌号要求向熔融铝中添加各种元素,包括铜、铁、锰、铬、钛、锆和镍等,由于单一金属熔点高,无法在铝中直接熔解加入,故需要做成元素含量为75%或80%的添加剂,要求添加剂的物理性能:密度大于铝的密度2.7g/cm3;跌落试验:高度为900mm,自由落体,跌碎料比例小于15%,这就要求添加剂在模具内成型,而且有一定的强度。
添加剂发展从1986年开始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刚开始的成型模具均是使用A3钢,单孔,添加剂材料首先装入一个小塑料内袋,然后在模腔中压制成型,由于有了内袋,压制速度虽然慢,但对模具本身摩擦力小,就算是A3钢材料的模具都还算比较耐用,模具材料成本也比较低。为了能使模具使用寿命更长,模具使用成本更低,我们也使用过内镶铬钢材料,更加耐磨。但内套的袋子属于聚乙烯PE材料,在进入720-750℃的铝熔体中时会产生烟气和火焰,并有气味产生。
随着全球环保的严控,这些材料在很多国家均被列入污染源,被要求弃用所有的塑料袋包装,改为铝箔或纸张等无污染材料,这就意味着添加剂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必须直接与模具接触,这对模具是个严峻的考验,尤其在生产高熔点高硬质点添加剂如钛剂或锰剂时,模具成型段很快变形致使无法顺利脱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一种铝及铝合金添加剂成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及铝合金添加剂成型模具,包括上冲压板、中模和下冲压板,所述上冲压板和下冲压板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上冲压板上的安装孔内壁安装有上冲杆,所述上冲压板的侧壁固定有上冲压圈,所述上冲压圈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中模的侧壁设置有固定座,所述中模的上表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中模的中部开设有贯穿中模的成型槽,所述成型槽的内壁设置有耐磨层,所述下冲压板的下表壁通过贯穿下冲压板的连接栓固定有模垫,所述下冲压板上的安装孔内壁安装有下冲杆,所述模垫的中部安装有贯穿模垫的固定架。
优选的,所述上冲杆、成型槽和下冲杆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上冲杆以上冲压板的中轴线为中心环形阵列分布,且四个所述上冲杆的四条中心轴线分别与四条成型槽的中心轴线和四条下冲杆的中心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上冲压板与成型槽滑动连接,所述下冲杆与成型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冲杆的外径、成型槽的内径和下冲杆的外径均相等,且成型槽的高度等于上冲杆伸出上冲压板下方的最长长度。
优选的,所述上冲压板、中模和下冲压板两两平行设置,且所述滑槽中心轴线与上冲压板下表壁垂直,所述固定架中心轴线与模垫下表壁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耐磨层,通过耐磨层的设置,将材质坚硬的耐磨层镶套在成型槽内壁,在压制成型硬度较高的添加剂时,使必须与模具接触的添加剂材料对中模产生的磨损较小,从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且可以保持成型槽内壁的光滑度,使脱模较为顺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华钰有色冶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华钰有色冶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41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