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2090.9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4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雷金华;杨斌;吴明;于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金华;杨斌;吴明 |
主分类号: | E04D13/17 | 分类号: | E04D13/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400 湖北省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顶板 建筑本体 上顶板 绿色环保 通风孔 引水槽 节能建筑 上端固定 上端 下端 底座 开凿 本实用新型 绿色建筑 热舒适度 通风散热 蓄水槽 支撑板 相通 节能 空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属于绿色建筑技术领域,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包括建筑底座,建筑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建筑本体,建筑本体的上侧设有上顶板和下顶板,下顶板位于建筑本体和上顶板之间,下顶板的下端与建筑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下顶板的上端与上顶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上顶板上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风孔,下顶板的上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引水槽,引水槽位于通风孔的下侧,且引水槽与通风孔相通,通过上顶板、下顶板、通风孔、引水槽、支撑板和蓄水槽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使建筑本体内部具有良好的热舒适度,减少空调的使用,达到绿色环保节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
室内热舒适度明显的影响着工作效率,传统的空调系统能够维持室内温度,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室内达到绝对舒适,容易引发出“空调病问题,尤其在夏季,长期处在凉爽的空调室内对人体伤害极大,且使用空调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增加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
现有的建筑的屋顶散热效果差,在四季炎热地带(如广东、海南等城市),室内温度较高,从而影响室内热舒适度,加大空调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它可以实现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使建筑本体内部具有良好的热舒适度,减少空调的使用,达到绿色环保节能的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包括建筑底座,所述建筑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的上侧设有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下顶板位于建筑本体和上顶板之间,所述下顶板的下端与建筑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顶板的上端与上顶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顶板上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风孔,所述下顶板的上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引水槽,所述引水槽位于通风孔的下侧,且引水槽与通风孔相通,所述建筑本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贯穿下顶板,且支撑板与下顶板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开凿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与引水槽相通,所述上顶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下顶板的侧端固定连接,通过上顶板、下顶板、通风孔、引水槽、支撑板和蓄水槽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使建筑本体内部具有良好的热舒适度,减少空调的使用,达到绿色环保节能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孔包括上斜孔和下斜孔,所述上斜孔位于下斜孔的上侧,且上斜孔和下斜孔相通,通过上斜孔和下斜孔组成的“V”字形通风孔,可使阳光不易穿过通风孔照射到下顶板上,达到遮阳的效果,减少热量的吸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导热板,可使建筑本体内的热量集中传递到支撑板上,以便于热量通过引水槽和通风孔处进行散发。
进一步的,所述下顶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隔音板,使外界噪音不易通过下顶板传播至建筑本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位于下顶板的内侧,通过防水板可使外界雨水不易进入建筑本体中,减少建筑本体内部的潮湿感。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金华;杨斌;吴明,未经雷金华;杨斌;吴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2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