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8816.1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8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龚浩;高智荣;吴朝阳;刘波;蒲帅;潘彦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过滤 净化 河流湖泊 径流污染 控制系统 截流 梯级 过滤 本实用新型 沉水植物 挺水植物 木质 围栏 环境工程技术 初期雨水 地被植物 地表径流 依次连接 有效控制 运营维护 车行道 过滤带 集成性 人行道 污染 生态 水体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包括初雨过滤截流渠、多级植物过滤净化带、生态木质驳岸以及水下软围栏;初雨过滤截流渠设置于水岸线车行道或水岸线人行道的临水侧,初雨过滤截流渠的临水侧设置有多级植物过滤净化带;多级植物过滤净化带包括依次连接的地被植物过滤带、湿身植物过滤带、挺水植物净化带和沉水植物净化带,湿身植物过滤带与挺水植物净化带之间设置有生态木质驳岸,沉水植物净化带上设有水下软围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有针对性的对初期雨水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和截流,大大的降低了地表径流对水体的污染,且集成性高、成本低、运营维护简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涉及一种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控源截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降雨径流污染是非点源污染中最为严重的,其污染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巨大的波动性,在对环境要求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对其污染的控制都越来越重视,并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区规模的扩大,土地利用的变更,出现大量的不透水地表,显著的改变了区域的水文过程。这些改变在增加地表径流量的同时,也导致地表径流对水体的污染。降雨径流污染按污染物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城市径流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农村畜禽粪便污染、林区地表径流污染、矿区和建筑工地地表径流污染以及其他污染。地表径流中含多种有机物污染物、悬浮颗粒物、营养盐、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等。
根据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形成的特点及其与排水系统的关系,相应的控制技术可简单分为源头削减、管路控制、末端处理等三种类型。在我国传统的城市雨水管理与治理工程中,多采用沉淀池、渗漏坑、多孔路面、储水池等最佳管理措施(BMP)技术,但是无法从源头上降低城市径流污染。低影响开发(LID)技术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物的控制,并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多种方式来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自然的水文循环,从源头上降低城市径流污染。常见的LID措施有生物滞留池、植被过滤带、雨水收集槽等。但是目前很多的技术普遍存在技术措施单一、投资费用高、运营维护困难等问题。例如公开号为CN 103938518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道路径流污染控制绿化系统构建方法,采用多重拦截污染物质,但是第一级采用的截污绿带内填充了大量小粒径的粉煤灰和砂石填料,在使用初期会有很好的治理效果,但是很快会因为填料被污堵而失去过滤功能,而且还会形成厌氧空间,使环境恶化;公开号为CN207546007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雨水径流调节与污染物去除系统,采用动态过滤分离系统,处理效果好,但是有大量的机械传动机构和电气部件,在水岸边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故障;公开号为CN 207228302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雨水径流污染截污设施,采用无动力结构,利用水力旋流去除污染物,而雨水水量一般不均匀,故该设施仅能在很小的雨量区间内有较好的污染控制效果,而且存在技术措施单一,需要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投资高,与环境不协调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性高、成本低、运营维护简便的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有针对性的对初期雨水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和截流,大大的降低了地表径流对水体的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包括初雨过滤截流渠、多级植物过滤净化带、生态木质驳岸以及水下软围栏;所述初雨过滤截流渠设置于河流或湖泊的水岸线车行道或水岸线人行道的临水侧,所述初雨过滤截流渠的临水侧设置有多级植物过滤净化带;所述多级植物过滤净化带包括依次连接的地被植物过滤带、湿身植物过滤带、挺水植物净化带和沉水植物净化带,所述地被植物过滤带靠近所述初雨过滤截流渠设置,所述湿身植物过滤带与所述挺水植物净化带之间设置有生态木质驳岸,所述沉水植物净化带上设有水下软围栏。
进一步地,所述初雨过滤截流渠的顶部设有雨水箅子,所述雨水箅子的相邻两根箅条之间的间距为20~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88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生态修复用一体化生态浮球
- 下一篇:一种城区径流污染生态消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