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液压缸的活塞组合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0809.7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6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郭媛;张磊;吴凛;邓江洪;傅连东;陈新元;湛从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5/20 | 分类号: | F15B15/2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盲孔 活塞组合件 密封圈组件 密封环 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 活塞 密封槽 外壁 工作寿命长 拆装方便 紧贴密封 密封间隙 密封性能 支撑环槽 断开式 高频响 橡胶垫 圆环形 支承环 中心处 孔心 圆环 摩擦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液压缸的活塞组合件。其技术方案是:所述活塞组合件由支承环(1)、密封圈组件(2)、密封环(3)和活塞(4)组成。在活塞(4)的两个支撑环槽(5)的中心处开有密封槽(6),密封槽(6)的底部装有密封环(3),紧贴密封环(3)的外壁套装有密封圈组件(2)。密封圈组件(2)是由密封圈(7)和橡胶垫(8)构成的完整的圆环形,密封圈(7)的外壁均匀地开有大盲孔,大盲孔位于密封圈(7)的中心线上,穿过大盲孔孔心且与密封圈(7)中心线呈正45°和呈负45°方向上分别开有2个小盲孔;密封环(3)为圆环断开式。本实用新型具有摩擦力小、高频响、能承受高压、密封性能好、工作寿命长、能自动调整密封间隙和拆装方便的特点,适用于高压低摩擦的液压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缸的活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压缸的活塞组合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液压缸中,为了减少摩擦采用恒间隙密封,但是这种密封由于存在间隙,因而不能完全阻止泄漏,当活塞两侧压力差较大时,导致泄漏量大,使得液压缸的容积效率降低,因此密封性能较差,此外这种密封对零件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加工精度有较高的要求,而且磨损后也不能进行自动补偿。
采用格莱圈密封,又必须严格按照液压缸尺寸要求制造,且其弹性小和安装困难,当密封件磨损后,很难补偿磨损的密封间隙,若配合过紧时,密封件与缸筒内壁的油膜被破坏反而会增加摩擦力,一般的结构也很难保证密封间隙的润滑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擦力小、高频响、能承受高压、密封性能好、工作寿命长、能自动调整密封间隙和拆装方便的用于液压缸的活塞组合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液压缸的活塞组合件由支承环、密封圈组件、密封环和活塞组成。
在活塞的圆柱面靠近两侧面处对称地开有支撑环槽,两个支撑环槽内分别装有支承环;支撑环槽的宽度与支承环的宽度相同,支撑环槽的深度与支承环的厚度相同。
在活塞的两个支撑环槽的中心处开有密封槽,密封槽的底部装有密封环,紧贴密封环的外壁套装有密封圈组件;密封槽的宽度与密封环的宽度和密封圈组件的宽度相同,密封槽的深度为密封环的厚度和密封圈组件的厚度之和。
密封圈组件是由密封圈和橡胶垫构成的完整的圆环形,橡胶垫的弧长为所述完整的环形的0.005~0.01倍;密封圈截面为矩形,橡胶垫的截面与密封圈的截面相同。
与橡胶垫衔接的密封圈的一端为凹形曲面,另一端为凸形曲面,密封圈的凹形曲面和凸形曲面与密封圈的外壁的交线均呈弧形,密封圈两端的弧形曲率半径均为密封圈宽度的0.5~0.55倍;与密封圈衔接的橡胶垫的一端为对应的凸形曲面,另一端为对应的凹形曲面,橡胶垫的凹形曲面和凸形曲面与橡胶垫的外壁的交线均呈弧形,橡胶垫两端的弧形曲率半径均为橡胶垫宽度的0.5~0.55倍。
在密封圈的外壁均匀地开有大盲孔,大盲孔位于密封圈的中心线上,大盲孔的间距为密封圈宽度的3.5~4倍;穿过大盲孔孔心且与密封圈中心线呈正45°和呈负45°方向上分别开有2个小盲孔,每个小盲孔与相邻的小盲孔间的距离均为密封圈宽度的0.6~0.7倍。
密封环为圆环断开式,断开处的一端为凹形曲面,另一端为凸形曲面,密封环的凹形曲面和凸形曲面与密封环的外壁的交线均为弧形,密封环两端的弧形曲率半径均为密封环宽度的0.5~0.55倍;密封环的两个侧面为对称的环状凹形曲面;环状凹形曲面的横截面呈弧形,密封环两侧的弧形曲率半径为密封环厚度的0.5~0.55倍。
所述密封圈的厚度为密封槽深度的0.5~0.6倍,所述密封圈的材料为铝青铜合金材料。
所述密封环的厚度为密封槽深度的0.4~0.5倍;密封环的材质为氟橡胶。
所述橡胶垫的材质为氟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08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