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冷凝涂覆坩埚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0136.5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28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贺红磊;高聪;刘念;李好;代江云;张立华;吕嘉坤;姜蕾;林傲祥;王建军;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3C25/16 | 分类号: | C03C25/16;C03C2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 涂覆 坩埚 液态金属材料 螺钉 金属 金属涂覆层 坩埚本体 裸光纤 坩埚盖 连续在线制备 本实用新型 裸光纤表面 原料利用率 光纤金属 涂覆装置 可调节 穿丝 成功率 溢出 应用 保证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冷凝涂覆坩埚,包括:坩埚本体、坩埚盖、与所述坩埚本体配合使用的第一螺钉以及与所述坩埚盖配合使用的第二螺钉,该金属冷凝涂覆坩埚应用于光纤金属冷凝涂覆装置中时具有较高的原料利用率,裸光纤进入液态金属材料时的温度能够得到精确控制,裸光纤表面形成的金属涂覆层的厚度易于控制,能够实现金属涂覆层的连续在线制备,有利于实现批量生产,操作时穿丝简单方便,成功率高,液态金属材料不会从金属冷凝涂覆坩埚的上部溢出,上下螺钉的间隔大小以及该间隔的所在位置可调节,还能够避免裸光纤接触液态金属材料表面的杂质,保证涂覆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涂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金属冷凝涂覆坩埚。
背景技术
随着石英玻璃光纤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光纤的机械稳定性及环境适应性成为光纤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涂层是光纤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光纤的机械性能和抗外部环境能力。目前广泛采用紫外(UV)固化聚合物对光纤进行保护,其优点是涂覆工艺简单、涂覆速度快、微弯损耗低。然而,聚合物涂层材料具有可渗透性,不能完全阻止光纤与水分接触,光纤接触水分后会导致光纤表面裂纹的缓慢增长,从而影响光纤的机械稳定性。另外,常用的聚合物涂层的正常工作温度小于150℃,若大于限定温度将发生热老化和热氧老化,降低涂层对光纤的保护作用。
金属涂层光纤由于涂层的高密封性、高热导率及其化学和热稳定性,能有效隔绝水分和光纤接触,并且在400℃高温时仍能正常工作。此外金属涂层光纤在核工业抗辐射、高温警报系统(火灾等)、光纤温度传感器、耐氢高温系统、空间环境等应用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光纤表面的金属涂层可以用如下几种方法进行制备:溅射法、气相沉积法和冷凝法。溅射法得到的金属涂层密封性差且光纤强度低。沉积法产量低,沉积的光纤短,因此都不合适。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冷凝法,即将冷却后的光纤通过有限厚度的熔融液态金属材料,光纤的温度低于金属熔点时,液态金属接触到光纤后将冷却成固态金属并以涂层的形式冻结在光纤表面。需要注意的是,光纤和熔融液态金属材料接触的时间不能超过光纤加热到金属熔点的时间,否则冷凝的金属涂层将再次融化。实现金属涂覆的核心为冷凝涂覆装置,然而,现有的冷凝涂覆装置存在原料利用率低、光纤进入液态金属时温度不能精确控制、穿丝困难、液态金属易溢出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金属冷凝涂覆坩埚,应用于光纤金属冷凝涂覆装置中时具有较高的原料利用率,裸光纤进入液态金属材料时的温度能够得到精确控制,穿丝简单方便,成功率高,液态金属材料不会从金属冷凝涂覆坩埚的上部溢出,裸光纤表面形成的金属涂覆层的厚度均匀。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冷凝涂覆坩埚,包括:坩埚本体、坩埚盖、与所述坩埚本体配合使用的第一螺钉以及与所述坩埚盖配合使用的第二螺钉;
所述坩埚本体包括第一底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底板相连的第一侧板;所述坩埚盖包括U形筒体以及与所述U形筒体的顶部外边缘连接的环形盖板,所述U形筒体包括第二底板以及与所述第二底板相连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与所述环形盖板相连;
所述坩埚盖与所述坩埚本体配合使用时所述环形盖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顶端抵接,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环形盖板与所述第一底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钉可旋拧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中;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钉可旋拧于所述第二螺纹孔中;
所述第一螺钉内设有允许裸光纤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螺钉内设有允许裸光纤穿过的第二通孔。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螺钉上朝向所述第一螺钉设置的一端,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二螺钉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螺钉上朝向所述第二螺钉设置的一端,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与所述第二螺钉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弧形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0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