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通道手术鞘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7291.1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1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吴凌慧;王双虎;程林贵;蓝威;王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33241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涌贺;丁晓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32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鞘管 微通道 本实用新型 固定把手 固定环 一次性器械 注射器针筒 经济负担 两端开口 神经损伤 透明状态 开口器 可固定 移位 器械 取材 进口 | ||
一种微通道手术鞘管,这种微通道手术鞘管,包括鞘管,鞘管为透明状态,鞘管为采用注射器针筒制成的鞘管,鞘管的两端开口,鞘管的一端上连接有固定把手,固定把手上设置有固定环,鞘管安装在固定环上。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手术鞘管,该器械与价值数千元的进口一次性器械,也就是Endoport相比,不仅可固定在自动脑牵开口器上避免术中因通道移位造成神经损伤,而且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手术鞘管。
背景技术
高血压脑出血是多发病、常见病,出血部位多见于基底节区,HICH死亡率高,为40%-60%,是人类三大死因之一,HICH致残率高,为65%-72%,使无数家庭陷入“一个病人,一家罪人”的沉重枷锁中,对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发推广能够有效提高HICH患者生存率,改善其预后的治疗技术,已迫在眉睫。
目前,HICH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穿刺及神经内镜技术等,每种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国外尚无标准的手术治疗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微通道手术鞘管,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微通道手术鞘管,包括鞘管,鞘管为透明状态,鞘管为采用注射器针筒制成的鞘管,鞘管的两端开口,鞘管的一端上连接有固定把手,固定把手上设置有固定环,鞘管安装在固定环上。
固定环上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压板,压板呈弧形状态设置。
压板上连接有推杆,推杆设置在固定把手上。
推杆上连接有横杆,固定把手上设置有凹槽,横杆位于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手术鞘管,该器械与价值数千元的进口一次性器械,也就是Endoport相比,不仅可固定在自动脑牵开口器上避免术中因通道移位造成神经损伤,而且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够与神经导航适配,置入的全过程可在神经导航上实时显示,进一步提高微通道置入的精度,对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为今后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提供新技术、新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鞘管1,固定把手2,固定环3,固定座4,压板5,推杆6,横杆7,凹槽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的这微通道手术鞘管,包括鞘管1,鞘管1为透明状态,鞘管1为采用注射器针筒制成的鞘管1,鞘管1的两端开口,鞘管1的一端上连接有固定把手2,固定把手2上设置有固定环3,鞘管1安装在固定环3上。
固定环3上连接有固定座4,固定座4上设置有压板5,压板5呈弧形状态设置。
压板5上连接有推杆6,推杆6设置在固定把手2上。
推杆6上连接有横杆7,固定把手2上设置有凹槽8,横杆7位于凹槽8内。
使用时,将固定把手2固定在自动脑牵开口器上,然后将鞘管1通过神经导航置入,全过程实时显示。
压板5的作用是按照鞘管1的尺寸将鞘管1锁紧在固定环3上,推杆6用于压板4的位置变化,通过横杆7位置变化来调节压板5的锁紧力度,确保鞘管1能够稳定固定在固定把手2上,确保鞘管1的正常使用,凹槽8用于定位横杆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人民医院,未经丽水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72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腰椎穿刺针
- 下一篇:带传感器的戳卡锁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