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5232.0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57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仇嘉祺;张彤;王一鸣;鲁宏毅;张灵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上汽安悦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0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结构 充电桩 散热风机 本实用新型 立体散热 散热效率 热空气 有效地 散热 风排 上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包括:本体;第一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底侧;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后侧;第三散热结构,所述第三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前侧。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位于充电桩底侧和前侧的散热结构,对充电桩进行立体散热,并通过位于充电桩后侧的散热结构将风排出,对充电桩进行快速有效地散热;位于充电桩后侧的散热结构相对于充电桩的位置靠上,能够利用热空气的上浮作用,减少散热风机的功率,在相同散热风机功率的情况下,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
现阶段,通常使用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桩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的停车场或充电站内,为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由于外界环境较差且散热性能不佳,使得充电桩的内部元器件容易受潮受损。
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增加风机数量,从而提高散热性能。但是这种运行成本较高,不利于充电柱的使用,且难以维护。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在不提高散热成本的情况下,提高散热效率,能够防潮防水的散热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包括:
本体;
第一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底侧;
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后侧;
第三散热结构,所述第三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前侧;
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为箱式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由第一散热翅片构成的第一散热网、第一过滤网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散热网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的外侧,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和上侧的内侧,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内;
所述第二散热结构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包括由第二散热翅片构成的第二散热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散热网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结构的外侧,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内侧;
所述第三散热结构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三散热结构包括由第三散热翅片构成的第三散热网、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三散热网设置在所述第三散热结构的外侧,所述第三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三散热结构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第三散热结构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三散热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后侧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第三散热结构还包括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三过滤网的内侧。
优选地,还包括: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的底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为梯形台。
优选地,还包括防水装置,所述防水装置包括第一防水挡边、第二防水挡边和第三防水挡边;
所述第一防水挡边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的所述第一散热网的上侧和下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上汽安悦充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上汽安悦充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52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