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8254.4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9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鹤;刘晓东;马俊松;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德中电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G08C23/04;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无线射频模块 开关接头 智能化 针脚 无线射频控制 电路 指示灯 背光指示电路 电源管理电路 反馈控制功能 红外人体感应 开关感应电路 控制开关装置 人体接近开关 智能家居系统 本实用新型 固态继电器 指示灯电路 电路设计 电路组成 电子开关 开关位置 双向控制 通断状态 无线射频 自动点亮 接地 耗电量 灵敏度 手机端 反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开关装置,包括开关感应电路、背光指示电路、开关接头、背光指示灯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红外人体感应电路和无线射频控制电路组成,无线射频控制电路包括无线射频模块,开关接头的四、五和六针脚接地,开关接头的七针脚与无线射频模块连接,实现在人体接近开关装置时自动点亮背光指示灯,从而实现夜间开关位置智能化背光指示的作用。该电路设计,具有灵敏度高,耗电量低等特点,且使智能化电子开关具有无线射频双向反馈控制功能,无线射频模块将固态继电器的通断状态反馈到手机端APP上,进而实现正在的智能化双向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控制开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开关装置是在电子墙壁开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对原有翘板式机械开关颠覆性革命。目前的的开关装置,电路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人体感应部分、开关控制电路部分、电源管理部分和背光指示部分。其存在以下问题:
1:人体感应不能人性化,感应方式单一,不能充分体现超前的人体接近电子开关的过程。
2:不能实现智能电子开关装置的组网控制,互联网控制。
3:电源部分稳定性欠缺,成本过高。
4:实现的仅仅是简单的点触控制,欠缺无线手机APP控制,及通断状态反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开关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开关装置,包括开关感应电路、背光指示电路、开关接头、背光指示灯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红外人体感应电路和无线射频控制电路组成,所述无线射频控制电路包括无线射频模块;
所述红外人体感应电路包括电阻R201、电阻R202、红外感应探头N103、电容C202、电阻R209、电阻R208、电阻R210、触摸芯片N101、电阻R204、电阻R203、电容C201、电阻R207,所述电阻R203一端与电阻R204一端连接,电阻R204一端与触摸芯片N101 的三脚连接,电阻R204另一端及触摸芯片N101四号脚接地,所述触摸芯片N101五号脚接地,触摸芯片N101六号脚连接电阻R210一端,电阻R201另一端连接触摸芯片N101 七号脚和二号脚,触摸芯片N101八号脚与电容C210一端连接,触摸芯片N101一号脚与电阻R207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10及电阻R207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阻R210一端与电阻R208一端连接,电阻R208另一端与电容C202及电阻R209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02 另一端与电阻R202一端及红外感应探头N103的三号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202另一端与电阻R201一端连接,电阻R201另一端与红外感应探头N103的二号端口连接,红外感应探头N103的一号及四号端口均接地,所述电阻R09另一端接地;
所述开关接头的四、五和六针脚接地,开关接头的七针脚与无线射频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由电阻PTC、电阻R14、电阻R11、电阻R15、电阻RZ4、电容C401、整流桥、芯片d402、电容C402、电阻R403、电容C402、二极管D404、二极管D403、电感L401、电容C403、电容C404、电阻R1、继电器LM1117、电容C104、电容 C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德中电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大德中电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8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