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检查井预留洞口圆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6010.2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68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钱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检查井 预留洞口 圆管 钢筋 圆形装置 支撑架 螺孔 十字交叉连接 本实用新型 防渗漏效果 混凝土成形 浇筑混凝土 螺栓 拆装方便 洞口模板 工作效率 固定圆管 管道安装 管道连接 连接点处 螺母连接 装置加工 可重复 支架 洞口 架设 稳固 穿过 施工 支撑 | ||
一种预制检查井预留洞口圆形装置,包括圆管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圆管内,支撑架由两根钢筋呈十字交叉连接,两根钢筋的连接点处分别设有螺孔,螺栓同时穿过两根钢筋的螺孔后通过螺母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用于浇筑混凝土时,用做洞口模板,具备一定刚度;支架用于固定圆管,使圆管保持稳固,拆装方便。该装置加工方便、稳定性好、操作方便、可重复利用、混凝土成形效果良好,大大提高预留洞口管道安装防渗漏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适用于预制检查井与管道连接洞口施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检查井预留洞口圆形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预制结构物预留洞口处模板设置的小型装置。
背景技术
检查井,俗称“窨井”,是设置在地下水利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的地方或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便于定期检查、清洁、疏通管道的排水附属建筑。目前通过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有效地延长了检查井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道路的重复建设频率,也省去了不必要的挖路,保障了市民通行的质量;同时,其快速便捷的安装方式也很好的缩短了其施工周期,降低交通压力。对于管道和检查井的连接方式,我们能够用柔性接口和刚性接口,对于预留的支管,则需要保证预留管方向、管径、标高达到设计的要求,对于管与井壁的衔接处,则需要保证密不漏水。钢筋混凝土预制检查井施工过程中预留洞口模板施工往往存有质量通病。传统预制检查井预留洞口施工用土工布填塞或烧结砖堆砌,极易造成洞口与管道连接处渗水漏水,预留洞口空洞、麻面、外观较差、洞口尺寸偏差等质量通病。并且,预留洞口施工质量好坏与预制检查井与管道连接处是否渗漏紧密相关。洞口尺寸及外形影响检查井预留洞口与管道连接时的缝隙大小,缝隙过大时填补难度大,极易造成连接处渗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施工措施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预留洞口尺寸合宜、实用性强的一种预制检查井预留洞口圆形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检查井预留洞口圆形装置,包括圆管和支撑架机构,所述支撑架设置于圆管内,支撑架由两根钢筋呈十字交叉连接的杆件组成,两根钢筋杆件在连接部位设有连接孔,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将杆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圆管由PE管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圆管长度长于预留洞口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杆件包括钢筋,所述连接孔为螺纹孔,所述连接件为螺栓和螺母。
作为另一可选方案,所述杆件包括丝套,丝套中部设有贯穿上下端面的丝孔,丝套两端分别连接一对套筒,任一个套筒内均插入钢筋,钢筋靠近圆管的一端通过插销可拆卸的连接一对夹板,与所述夹板连接的滑靴靠近圆管,钢筋端部设有与插销匹配的至少两个通孔,所述每对夹板至少通过两根插销与钢筋连接,所述连接孔为方孔,所述连接件为键和开口销。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外周设有与丝孔匹配的螺纹,靠近套筒底缘端沿圆周设有环切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滑靴平行于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圆管内设置支撑架,在预制检查井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在承受混凝土自重向下产生挤压的同时而不产生变形,并且使成形的预留洞口线条保持圆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使预制检查井预留洞口与管道连接处连接更加紧密,与传统预留洞口施工相比更加省时省工,安装方便,效果更好。具有如下优点:
(1)构造简单,方便使用,可自行加工,并能重复施工。
(2)安装拆卸简单,该构造支撑架用螺栓连接,即装即拆,省时省工,经济节约。
(3)成型后的预制件检查井预留洞口与管道连接处缝隙均匀且空隙较小,便于用砂浆进行填补,防渗漏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60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