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棒材舟皿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96272.1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95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孙景义;唐与福;王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远东钨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5/00 | 分类号: | F27D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7 | 代理人: | 董玉良 |
地址: | 11604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垫柱 舟体 舟皿 本实用新型 棒材 硬质合金棒材 凹槽连接 烧结阶段 烧结气氛 渗碳 涂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质合金棒材烧结阶段使用的舟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棒材舟皿,包括若干舟体及垫柱,所述舟体上设置一个或者多个V形槽,舟体两端上部设置上部垫柱凹槽,舟体两端下部设置下部垫柱凹槽,一个舟体下部的下部垫柱凹槽通过垫柱与另一个舟体的上部垫柱凹槽连接。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舟皿涂料的刷舟质量,改善了产品的烧结气氛,避免了渗碳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质合金棒材烧结阶段使用的舟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棒材舟皿。
背景技术
目前硬质合金棒材现状,该产品具有易变形,易弯曲的特点。在产品烧结阶段,采用先将棒材毛坯装入石墨舟皿中,然后将装有棒材毛坯的舟皿,按层码放,装入烧结炉中,进而进行棒材烧结的方法。传统结构每个舟皿槽型底部的涂料容易堆积,难于清理。高度不能调节,排蜡空间不足,经常产生渗碳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棒材舟皿,其提供了一种更加合理装舟装置,提高了舟皿涂料的刷舟质量,改善了产品的烧结气氛,避免了渗碳的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棒材舟皿,其包括若干舟体及垫柱,所述舟体上设置一个或者多个V形槽,舟体两端上部设置上部垫柱凹槽,舟体两端下部设置下部垫柱凹槽,一个舟体下部的下部垫柱凹槽通过垫柱与另一个舟体的上部垫柱凹槽连接。
基于本上述技术方案,此舟皿可以放置一个或者多个棒材,将棒材放置在V形槽内,使得整个棒材长度方向得到很好地支撑,使其不变形弯曲。并且全部棒材分别放置在不同的V形槽内,相互之间不会影响,提高了舟皿涂料的刷舟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V形槽的槽底设置平台。
基于本上述技术方案,将V形槽的槽底设置平台,改善了产品的烧结气氛,避免了渗碳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垫柱包括若干组高度不同的垫柱,每组垫柱高度相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以调节排蜡空间(通过使用不同高度的垫柱)的新型舟皿,设计出专门的支点结构和槽型构造。安装简便,坚固耐用。
进一步的,上层的舟体的上部与下层的舟体底部设置有缝隙。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烧结过程中,上层的舟体的上部与下层的舟体底部设置的缝隙可以很好地完成通风排气,进一步改善了产品的烧结气氛。
进一步的,所述舟体设置两个,上下叠装。
进一步的,所述垫柱为圆柱形。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垫柱的结构方便更换,具有通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垫柱为倒装的圆台形,其上部固定在所述下部垫柱凹槽内。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处理成批尺寸一致的棒材时,不需要更换垫柱时,可以采用倒装的圆台形垫柱,这样其上部固定在所述下部垫柱凹槽内,仅需要下部的插接即可,避免垫柱丢失,而造成不便,安装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高了舟皿涂料的刷舟质量,改善了产品的烧结气氛,避免了渗碳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V形槽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舟体, 2、垫柱, 3、V形槽,4、上部垫柱凹槽,5、下部垫柱凹槽,6、平台,7、缝隙,8、棒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远东钨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远东钨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96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素煅烧炉排料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气氛高温炉上的氢气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