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94322.2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5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罗从风;宋李军;刘亚波;周大鹏;徐青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了点医疗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 31302 | 代理人: | 包文超 |
地址: | 20160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杆体 颚体 缝合器 驱动件 体内 本实用新型 闭合腔 咬合区 柄部 缝合 腔体 相离 驱动 移动 | ||
一种缝合器,包括柄部、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驱动件。第一杆体包括腔体和第一颚体,第二杆体包括本体和第二颚体,本体设置于腔体内。驱动件驱动本体于腔体内移动,使第一颚体与第二颚体相合或相离,相合处形成咬合区和闭合腔。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用于缝合组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组织进行缝合的器械。
背景技术
缝合器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中国发明专利200810161828.X公开了一种缝合器,采用在缝合线两端安装有第1固定器及第2固定器的缝合单元来缝合组织,其包括前端构件,用于收容第1固定器及第2固定器;操作线,其前端贯穿于前端构件中,可使第1固定器及第2固定器射出;管,其前端与前端构件的基端侧相连接;并行构件,其与操作线一起贯穿于管中;相对位置保持构件,其将操作线与并行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为恒定状态;前方限制构件,其限制并行构件向前方移动;操作部,其设在操作线及并行构件的基端侧,用于操作操作线及并行构件;在利用上述相对位置保持构件将操作线与并行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为恒定状态下使操作线前进时,利用操作线只将第1固定器自前端构件射出。
中国发明专利201010106072.6公开一种缝合器,包括插入处置部,其在前端具有利用内视镜来进行组织的缝合的缝合部;筒状的操作主体,其连接于上述插入处置部的基端;杆部,其以沿着上述操作主体的轴线的方式被插入到上述操作主体的基端,进行从上述缝合部的前端射出缝合线以及与上述缝合线的至少一端连接的多个端部构件的操作;推动器前端部,其对应于上述杆部的操作而推压上述端部构件移动;以及引导机构,其进行引导,使得单个地射出上述多个端部构件的各个端部构件,最后,能够分离所述端部构件。
对于膝关节间隙这类狭窄的空间实施的缝合手术,其缝合操作的层面距离皮肤较深,常用的持针钳与缝合针不仅难以自如活动,还需要将整个缝针的弧形部完全通过组织才能完成过线,缝合难度很大。用于关节镜手术的缝合器械虽然也可以在狭窄空间内实施缝合或过线,但是该器械是专为关节镜下操作所设计,没有充分利用切开手术直视下显露的优势,因此缝合费时且不便。且这类缝合耗材为一次性使用,成本较高。
因此,在实践中,利用目前的器械进行狭窄或深部组织的缝合和过线操作,始终存在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合器,便于对狭窄及深部组织实施缝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合器,不依赖镜下视野,便于对开放切口的狭窄或深部组织内的缝合和过线实施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合器,包括:
柄部,用于持握;
第一杆体,其包括腔体和第一颚体;
第二杆体,其包括本体和第二颚体,本体设置于腔体内;
驱动件,其驱动本体于腔体内移动,使第一颚体与第二颚体相合或相离。
第一杆体呈细长状,便于对空间狭窄的组织,以及距离皮肤较深的组织实施缝合。
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其第一颚体包括:
第一颚部,其包括曲部、容置腔和容置孔,容置孔与容置腔连通;
锐部,其设置于第一颚部上,用于刺入组织。
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其第二颚体包括:
连接件,其一端与本体连接,包括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了点医疗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未经上海了点医疗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94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