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稳定塘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91486.X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35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吴逸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君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塘 鹅卵石层 上层 钢筋混凝土 素砼垫层 砂滤池 土层 三维复合排水网 钢筋混凝土层 污水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 波浪状结构 不锈钢栏杆 处理系统 结构成本 双层钢筋 双向交叉 依次连接 出砂管 出水管 底板层 后滤池 回填层 进水管 溢流管 底面 环布 塘壁 贯通 水域 | ||
1.一种高效稳定塘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1)和出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和出水管(2)之间依次连接有砂滤池(3)、稳定塘(4)和后滤池(5),所述砂滤池(3)包括第一素砼垫层(6)、双层钢筋双向交叉构成的第一底板层(7)和由钢筋混凝土并围成规定高度的第一上层(8),在第一上层(8)上设有与稳定塘(4)贯通的溢流管(9)和出砂管(10),在第一上层(8)内设有三维复合排水网(11),所述稳定塘(4)包括第二素砼垫层(12)和由钢筋混凝土并围成规定高度的第二上层(13),在第二上层(13)的底面设有一层表层土层(14),在表层土层(14)上依次设有第一鹅卵石层(15)和第二鹅卵石层(16),且所述第一鹅卵石层(15)和第二鹅卵石层(16)上的鹅卵石大小不同,且所述第一鹅卵石层(15)和第二鹅卵石层(16)从左到右铺成波浪状结构构成高低水域区,沿稳定塘(4)的塘壁依次环布有一圈不锈钢栏杆层(17)、徒步层(18)、钢筋混凝土层(19)和埂回填层(20),沿环形的埂回填层(20)内侧依次交叉种植有美人蕉(21)、常绿鸢尾(22)和梭鱼草(23),且所述美人蕉(21)、常绿鸢尾(22)和梭鱼草(23)组合后将稳定塘(4)四周包围,在稳定塘(4)内种植有睡莲(24)、再生力花(25)和荷花(26),在后滤池(5)上种植有挺水植物(27),在后滤池(5)上还设有与稳定塘(4)贯通的布水支管(28),所述后滤池(5)与出水管(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层(8)的内墙、外墙均设有用1:2防水水泥砂浆制成的防水层(29),且防水层(29)的厚为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砂滤池(3)上种植有种植密度为12株/㎡的常绿鸢尾(22),且所述常绿鸢尾(22)共有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砂滤池(3)内设有将常绿鸢尾(22)围起来的10米高度的PVC栏杆(3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塘(4)的中间部位为高水位区(3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滤池(5)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厚度为150mm的第一瓜子层(32)、450mm的净砂层(33)、200mm的第二瓜子层(34)和500mm的碎石层(3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滤池(5)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厚度为150mm的第一瓜子层(32)、450mm的净砂层(33)、200mm的第二瓜子层(34)和500mm的碎石层(35)。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滤池(5)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厚度为150mm的第一瓜子层(32)、450mm的净砂层(33)、200mm的第二瓜子层(34)和500mm的碎石层(3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滤池(5)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厚度为150mm的第一瓜子层(32)、450mm的净砂层(33)、200mm的第二瓜子层(34)和500mm的碎石层(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君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君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9148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合农村分散式户用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河流湿地的恢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