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气设备补气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9999.0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22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崔福星;陆俊英;毕小川;张小琴;叶瑶英;陈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0 | 分类号: | F17C13/00;F17C13/04;F17C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糜婧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气 内腔 气路通道 母接头 公接头 连通 电气设备 阀体 外部电气设备 轴向往复移动 本实用新型 可拆式连接 阀体连接 封闭状态 接头连接 连接装置 内腔连通 组件包括 组件使用 状态时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补气组件,属于补气连接装置。该补气组件包括阀体、公接头和母接头;阀体至少具有第一、第二气路通道,第一气路通道用于与外部电气设备连通;公接头一端与阀体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母接头可拆式连接,母接头另一端用于与所外部补气接头连接;公接头具有第一内腔,母接头具有第二内腔,第一内腔与第二气路通道连通;第一内腔内设有第一调节件,第二内腔内设有第二调节件,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可沿轴向往复移动;补气组件具有补气状态和封闭状态;补气组件处于补气状态时,第一气路通道与第二气路通道连通,公接头与母接头连接,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连通。该补气组件使用操作方便,使得补气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补气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设备补气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变电所内,若需要对电气设备(如GIS设备)进行补充气(如需要补充六氟化硫气体),需要通过管道或其他连接装置,将补气设备(如补气瓶)上的补气接头与电气设备的进气管道连接,以进行补气操作。
但是,在进行补气操作时,变电所内的原有的补气设备的补气接头是由不同厂家生产制造,存在补气接头结构各异的问题,工作人员在对GIS设备进行充放气操作时,具有以下问题:(1)需要携带各种匹配的转接头,从而容易出现混淆缺失转接头的可能性,利用转接头将补气接头与电气设备连接的操作过程麻烦;(2)容易用规格相似但并不正确的转接头安装在补气接头上,对对接接口造成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将补气设备的补气接头与电气设备进行连接的电气设备补气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气设备补气组件,包括阀体、公接头和母接头;所述阀体至少具有第一气路通道和第二气路通道,所述第一气路通道用于与外部电气设备连通;所述公接头一端与所述阀体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母接头可拆式连接,所述母接头另一端用于与所外部补气接头连接;
所述公接头具有第一内腔,所述母接头具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气路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内腔内设有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可沿轴向往复移动;
所述补气组件具有补气状态和封闭状态;所述补气组件处于所述补气状态时,所述第一气路通道与所述第二气路通道连通,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内腔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气通道,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二内腔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气通道,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一过气通道、所述第二过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内腔依次连通;所述补气组件处于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脱离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封闭所述第一内腔远离所述阀体侧的腔口,所述第二调节件封闭所述第二内腔接近所述公接头侧的腔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腔内还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侧壁与所述第一内腔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二内腔内还设有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固定板侧壁与所述第二内腔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设有所述第二调节件;
所述第一内腔远离所述阀体侧具有第一孔口,所述第二内腔接近所述公接头侧具有第二孔口;所述补气组件处于所述补气状态时,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调节件相互抵推,所述第一调节抵压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调节件抵压所述第二弹性件;所述补气组件处于所述封闭状态时,所述第一调节件侧壁抵接所述第一孔口孔壁,所述第二调节件侧壁抵接所述第二孔口孔壁。
进一步地,所述公接头外壁设有弹性凸块或卡槽,所述母接头还包括连接通道,所述第二孔口设于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二内腔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699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氯气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SF6全自动抽真空充气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