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钒铬共提的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4851.8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2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兰杰;王海旭;高明磊;白丽;周欣;周冰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B01J4/00;B01D19/02;C22B34/22 |
代理公司: | 11332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067102***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反应装置 泡沫收集 捕集室 反应釜 钒铬 导流内管 负面影响 叶轮组件 导流 筛板 外管 顶部设置 生产操作 湿法冶金 外侧设置 剪切 大气泡 回流管 搅拌轴 扩张室 排气口 消泡剂 小气泡 消泡 连通 | ||
1.一种钒铬共提的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釜(1)的底部设置有反应气体进口(11)、排料口(12)和蒸汽进口(13),所述排料口(12)上设置有排料取样口(14),在所述反应釜(1)的侧壁上设置有测温口(15)、釜体取样口(16)和进料口(17);
在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向上依次设置有泡沫收集室(4)、叶轮组件(5)和排气口(6),在所述泡沫收集室(4)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叶轮组件(5)的外侧设置有内外套设的导流内管(71)和导流外管(72),所述导流内管(71)的高度小于所述导流外管(72)的高度,在所述导流内管(71)和所述导流外管(72)中间形成捕集室(73),所述捕集室(73)通过回流管(74)连通至所述泡沫收集室(4);所述捕集室(73)的顶部形成扩张室(75),所述扩张室(75)位于高于所述导流内管(71)的顶边且低于所述导流外管(72)的顶边的位置处;在所述反应釜(1)内设置有搅拌轴(21)和筛板(3),搅拌轴(21)上安装有搅拌叶片(22),所述搅拌叶片(22)位于所述筛板(3)的下方;
所述反应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21)和/或所述叶轮组件(5)旋转的电机(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钒铬共提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组件(5)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叶轮(51)、孔板(52)和上叶轮(53),轮轴(54)依次穿过所述上叶轮(53)、所述孔板(52)和所述下叶轮(51);所述下叶轮(51)位于所述导流内管(71)内,所述上叶轮(53)高于所述导流内管(71)的顶边且位于所述导流外管(7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钒铬共提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板(3)包括呈圆锥形的板体(31),在所述板体(3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搅拌轴(21)的中心通孔(32),所述板体(3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剪切破碎气泡的剪切通孔(33);所述板体(31)与所述反应釜(1)的内壁之间的夹角在50°至80°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钒铬共提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31)的外边缘焊接在所述反应釜(1)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钒铬共提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通孔(33)为直径在5mm-10mm范围内的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钒铬共提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通孔(33)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钒铬共提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内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所述筛板(3),两个所述筛板(3)将所述反应釜(1)内分隔成三层,每层均设置有取样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钒铬共提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气体进口(11)和所述蒸汽进口(13)关于所述反应釜(1)的轴线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钒铬共提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气体进口(11)通过耐压金属管连接至反应气体发生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未经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6485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态化工原料混合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用于硅酮母粒处理降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