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开口刃脚的有底钢套箱围堰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9121.9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0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宋伟俊;龚国锋;陈宁贤;李向海;张静;曲江峰;孙百锋;汤和达;张斌;连延金;朱林达;章耀林;耿冰;冯文园;朱永盛;邢如祥;郭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壁板 底板 围堰 内壁板 开口刃 钢套箱围堰 刃脚 钢板 本实用新型 焊接 基岩 封底混凝土 封闭结构 桁架 隔仓板 脚结构 粘结力 槽体 单壁 环板 抗渗 混凝土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开口刃脚的有底钢套箱围堰,包括内壁板、外壁板,以及用于连接内壁板、外壁板的环板及桁架、隔仓板,所述外壁板底部延伸至内壁板的底部下方,内壁板底部与外壁板之间焊接有底板,通过底板使底板以上的内壁板与外壁板之间形成封闭结构;所述底板下方与外壁板之间焊接刃脚钢板,刃脚钢板和外壁板的底部与槽体底部的基岩接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开口刃脚的有底钢套箱围堰的底板以下外壁板和刃脚钢板组成单壁开口刃脚结构,大大增加了围堰内侧封底混凝土与围堰的接触面积,使水由围堰外向围堰内的渗透路径变长,增强混凝土与围堰的粘结力,提高了围堰的抗渗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开口刃脚的有底钢套箱围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增大,桥梁建设日新月异,跨越江河湖海的深水基础桥梁迎来了建设高潮。受水文地质、通航和防洪等影响,越来越多的桥梁深水基础承台或扩大基础嵌入基岩中,此类桥梁承台扩大基础施工时,均需要根部嵌入基岩的围堰作为挡水结构。当水深较深时,一般均采用双壁钢套箱围堰。此类桥梁墩位处一般覆盖层较薄或无覆盖层,施工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围堰形状和尺寸,在墩位处爆破出一个深槽,同时在陆地上分节、分块制造双壁钢套箱围堰,然后运输现场拼装,围堰拼装完成后注水下沉入槽到设计位置,然后进行封底混凝土施工,最后抽水,进行基坑内清理或开挖,施工承台或扩大基础。
普通双壁钢围堰侧板底端为封闭刃脚或不带刃脚直接开口,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围堰双壁侧板根部为封闭刃脚时,槽内水下封底混凝土浇筑难度大,受水下混凝土流动性和刃脚底空间狭小的影响,混凝土质量较难保证,且与刃脚底面粘结较差,容易存在间隙,同时水流渗透路径较短,整体抗渗性较差,围堰内抽水后漏水风险高;当围堰根部渗水时,由于底板封闭,注浆施工难度大。2、围堰采用双壁开口侧板时,由于底板不封闭,无排水面积,围堰无法分节段拼装,只能整体拼装、整体起吊下放入水着床,对起吊下放设备性能要求高,当水深较大时,经济性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带开口刃脚的有底钢套箱围堰,以解决根部为封闭刃脚双壁钢围堰封底混凝土浇筑难度大、质量差、渗透路径短造成的渗水问题;同时也能解决开口侧板双壁钢围堰无法分节拼装下水、对起重设备性参要求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开口刃脚的有底钢套箱围堰,包括内壁板、外壁板,以及用于连接内壁板、外壁板的环板及桁架、隔仓板,所述外壁板底部延伸至内壁板的底部下方,内壁板底部与外壁板之间焊接有底板,通过底板使底板以上的内壁板与外壁板之间形成封闭结构;
所述底板下方与外壁板之间焊接刃脚钢板,刃脚钢板和外壁板的底部与槽体底部的基岩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内壁板与外壁板之间还竖向设有钢管,所述钢管的顶端伸出至围堰施工水位上方,底部贯穿底板伸出至底板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与底板之间通过周圈连续焊接固定,并焊接加劲板。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的底部设置在槽体底部上方1米处。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为多根,均匀设置在内壁板和外壁板之间;
所述钢管之间的间距为3米。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为直径为35cm的无缝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刃脚钢板的厚度与底板的厚度都为20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开口刃脚的有底钢套箱围堰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带开口刃脚的有底钢套箱围堰的底板以下外壁板和刃脚钢板组成单壁开口刃脚结构,大大增加了围堰内侧封底混凝土与围堰的接触面积,使水由围堰外向围堰内的渗透路径变长,增强混凝土与围堰的粘结力,提高了围堰的抗渗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91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体边坡防护网
- 下一篇:一种紧邻河流透水地层的基坑止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