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尘堵低NOx垃圾焚烧炉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8903.0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3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黄艳;吝华陆;何雨;熊康;肖安石;陈博文;秦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明正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12 | 分类号: | F23G5/12;F23D11/00;F23N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邓佳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器 风道 本实用新型 垃圾焚烧炉 燃烧器本体 防尘堵 气流量 燃烧器主体 氮氧化物 防尘封板 风道外壁 可调风门 内置风道 燃烧产物 一端开口 转动铰接 可调节 旋流片 直流风 助燃风 助燃气 风口 防堵 进风 可调 内壁 叶片 紧凑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尘堵低NOx垃圾焚烧炉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内置风道,该风道一端开口,用于进风,另一端安装可调旋流片对进入该风道的气流量进行调节;防尘封板转动铰接于所述风道;所述燃烧器本体用于通入助燃风的风口处安装可调风门叶片,其可调节进入燃烧器本体内的助燃气的气流量;直流风板,环设卡设在所述风道外壁与所述燃烧器主体内壁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不仅可以防堵,还可以降低燃烧产物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燃烧器,具体涉及一种防尘堵低NOx垃圾焚烧炉燃烧器。
背景技术
任何产品经过使用和消耗后,最终都将变成废物,不经处理会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等。国家对固体废物管理的核心思想为“三化”原则: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主要的技术措施是卫生填埋法、焚烧法、生物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处理。其中焚烧法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回收能量的处理技术,即可同时实现“三化”原则。垃圾焚烧是世界上处理垃圾最适用的方式。
目前国内外的焚烧技术有机械炉排式、模组式、旋转窑式、垃圾衍生燃料式、流化床式,其中使用最多也是主要的工艺是机械炉排及流化床,国外经过了100 余年的发展,焚烧技术已成熟可靠,国内也已经发展30余年,技术正在不断的完善,主要目标是焚烧大气污染排放要控制在标准要求的限值内。
垃圾的焚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若燃烧工况控制不良,废物焚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炭烟、CO、未完全燃烧的有机组分、粉尘、灰渣等物质,甚至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包括二噁英、多环碳氢化合物(PAH)和醛类等,因此对垃圾焚烧的控制至关重要,垃圾的焚烧是由若干系统组成,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焚烧系统,即燃烧的控制最主要的就是焚烧炉温度的控制。
以炉排炉为例,垃圾在炉排上的焚烧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干燥段、燃烧段、燃尽段。根据经验,垃圾中的可燃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下完全分解,直至被破坏所需要达到的合理温度一般为800~1000℃之间,正常运行时,炉温维持在850~950℃,垃圾进入炉内与高温气体接触,快速升温,经历干燥、着火、燃烧、燃尽。一般情况下,燃烧发出的热量可以维持炉温,垃圾发热量偏低时,需要喷入燃油或燃气作为辅助燃料,垃圾焚烧炉助燃系统的作用是点火开炉和辅助物料焚化,主要设备是燃烧器,根据运行的情况反映出目前用于垃圾焚烧炉的燃烧器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燃烧器积灰结焦问题,这是垃圾焚烧的性质决定的,焚烧过程产生的各种物料及复杂成分无法避免,因此减少积灰结焦成为该类燃烧器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2)喷枪堵塞问题,由于焚烧炉内环境恶劣,在燃烧器退出运行时,油枪或气枪喷嘴极易被堵塞,清理也非常困难;
(3)燃烧器停运时,保证助燃风小风量持续供应的问题,小风量运行时需保证在燃烧器喷口的风速,防止高温烟气回流;
(4)自动化程度问题,有的燃烧器采用不点火或助燃时整体退出,这就要求人工手动频繁操作,增加了劳动强度及人身安全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防尘堵低氮垃圾焚烧炉燃烧器,包括:
燃烧器本体,其内中空,且内置用于通入助燃风的风道,该风道一端开口,用于进风,另一端安装可调旋流片对进入该风道的气流量进行调节;防尘封板转动铰接于所述风道,当燃烧器停运时,防尘封板在重力作用下转动至将所述风道的开口端封闭;
稳燃器,其内置于所述风道内,当燃烧器启动时,稳燃器在外部油枪的推动下顶推所述防尘封板,从而使得所述风道的开口端被打开,使得气体流通;
所述可调旋流片,其在调节轴的调节作用下实现对进入风道助燃气的气流量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明正动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明正动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8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