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感防垢用水质采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2981.X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2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刘云福;陈俊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立;刘云福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G01N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蠕动泵 水质采样器 蠕动 硅胶管道 硅胶管 防垢 热感 挤压 本实用新型 手柄 电力机构 防垢结构 加热处理 控制面板 内部零件 时间检测 水质检测 钙离子 接电孔 镁离子 排气扇 伸缩 污垢 氧化物 电板 内壁 软铁 加热 自动化 分解 水质 检测 运作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感防垢用水质采样器,其结构包括检测箱体、接电孔、排气扇、手柄、电板、控制面板、蠕动泵。有益效果:在电力机构随蠕动泵内部零件旋转从而根据磁生电的原理产生电力,以此实现防垢结构在蠕动泵运作时同时运动,有效的对通过蠕动泵的水流实现自动化的微加热处理,避免硅胶管在长时间检测水质时,因水内部含有的钙离子与镁离子其产生的沉淀物在硅胶管道内壁形成一层难以清理的污垢,影响下次使用,通过对该沉淀物的微加热使其分解成水和氧化物,利用软铁与伸缩结的相互配合,使得硅胶管在受到蠕动泵的蠕动挤压时,避免其在长期受到蠕动泵的蠕动挤压下,硅胶管道容易遭到破坏,导致水流至蠕动泵内部影响其对水质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采样检测设备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热感防垢用水质采样器。
背景技术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在饮用、洗涤、冲厕、洗澡等都需要。在饮用方面人们对水的供应量和质量尤为重视,故而该水源在供应至人们使用时,需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取样检测、处理、输送、再处理方可使用,在进行取样检测时,通常采用水质采样器进行检测,但目前这种采样器在进行采样检测时,因水内部存在有钙离子与镁离子,其产生的沉淀物在长时间在硅胶管道内壁容易形成一层厚厚的水垢难以得到很好的清洗,从而影响到下次的水质检测结构,且因蠕动泵为三角形的滚动,其内部设有的硅胶管道在三角形的滚动作用下因其硅胶的特性在压力挤压的作用下容易黏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水流受阻,影响到水的定量供给。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感防垢用水质采样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这种采样器在进行采样检测时,因水内部存在有钙离子与镁离子,其产生的沉淀物在长时间在硅胶管道内壁容易形成一层厚厚的水垢难以得到很好的清洗,从而影响到下次的水质检测结构,且因蠕动泵为三角形的滚动,其内部设有的硅胶管道在三角形的滚动作用下因其硅胶的特性在压力挤压的作用下容易黏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水流受阻,影响到水的定量供给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热感防垢用水质采样器,其结构包括检测箱体、接电孔、排气扇、手柄、电板、控制面板、蠕动泵,所述接电孔设于检测箱前表面左下部,所述接电孔与检测箱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排气扇安装于检测箱体前表面中下部,所述排气扇与检测箱体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手柄设于排气扇上方并通过铰链与检测箱体相连接,所述电板设于检测箱体上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嵌设于电板前表面左侧,所述控制面板与电板电连接,所述蠕动泵设于电板前部表面右侧,所述蠕动泵;与电板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接,所述蠕动泵包括电力机构、防垢结构,盖板所述防垢结构安装于电力机构上部并电连接,所述盖板与电力机构前端通过电焊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电力机构包括固定座、旋转柱、电极圈、铁磁块、集电环,所述旋转柱设于固定座前端表面并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所述电极圈套设于旋转柱外围,所述铁磁块共设有两块且呈半弧形结构,所述铁磁块设于电极圈外围,所述集电环安装于盖板内侧且与旋转柱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集电环与防垢结构电连接,实现通过磁生电对防垢结构提供电力辅助,从而对硅胶管道内壁的沉淀物进行微加热处理分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防垢结构包括软铁、伸缩结、铜圈、通电圈,所述软铁共设有六块且分别通过伸缩结相连接,所述软铁内部分别设有铜圈,所述通电圈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于软铁头尾两侧,所述通电圈与软铁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通电圈与集电环电连接,有利于实现对蠕动泵内部的硅胶管道进行保护处理,避免其在蠕动挤压的作用下管壁黏合在一起,从而影响到水的定量供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方案,所述软铁内部呈空心结构且其厚度与铜圈一致,有利于实现对硅胶管道在加热时进行隔离保护,避免其直接接触热体从而导致硅胶管道受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铜圈呈U型结构排列装设于软铁内部,实现对硅胶管道的均匀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立;刘云福,未经李立;刘云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29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站锅炉飞灰取样装置
- 下一篇:箱式密闭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