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火识别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49093.2 | 申请日: | 2018-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9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市圣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G08B17/10;G08B21/14;G08B2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集电路 报警电路 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 报警方式 报警系统 烟火识别 室内 采集 烟雾报警信号 高温报警 气体报警 数据输出 烟火报警 总控箱 烟雾 潮湿 警报 输出 响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火识别报警系统,属于烟火报警领域,其包括总控箱,总控箱内设置有采集电路和报警电路,采集电路能够采集室内温度、烟雾浓度、有毒气体浓度和湿度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输出高温报警信号、烟雾报警信号、有毒气体报警信号和潮湿报警信号,报警电路连接采集电路并且响应于采集电路输出的报警信号,报警电路根据接收到的报警信号来发出不同的警报,本实用新型具有针对室内产生的不同的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报警方式,使用户能够根据报警方式来判断当前室内危险情况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火报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烟火识别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高,在各种建筑内经常能够见到烟雾报警器和火灾报警器,现在的烟雾报警器和火灾报警器都有能够在报警的同时将报警信号传输给总控室或当地火警的功能,一旦发生误报就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存有有毒气体或着火时会产生有毒气体的地方,一旦有毒气体泄漏或产生,但是温度没有上升到火警报警器报警的界限,则很容易发生危险。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757859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独立式光电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涉及消防安全装置,尤其是室内消防安全装置;它包括自上而下的上盖、底盖和安装底座;底盖与安装底座之间设置电池盖;底盖上部安装电池卡,扭簧,电池和器件安装座;器件安装座上安装蜂鸣器,迷宫,按钮柱,扬声器,电路板;按钮柱上端连接按键,再由上盖和安装底座封合紧固;本发明加入了一氧化碳探测手段,NB-IOT、GPRS等物联网通讯技术,语音引导功能,红外接收功能,报警短信发送和语音呼叫功能,即当火灾发生时用户没有网络支撑条件时也能通过手机接收到短信或接到电话。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烟火探测报警器能够对部分有毒气体进行检测并报警,但是在应对不同危险情况时,报警难以区分,用户难以了解实际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火识别报警系统,针对室内产生的不同的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报警方式,使用户能够根据报警方式来判断当前室内危险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烟火识别报警系统,包括总控箱,总控箱内设置有采集电路和报警电路,采集电路包括:
温度采集模块,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包括固定连接于总控箱上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室内的温度值并输出温度信号;
温度比较模块,所述温度比较模块连接温度采集模块并且接收温度采集模块输出的温度信号,温度比较模块将温度信号与温度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温度信号大于温度预设值时,输出高温报警信号;
烟雾浓度采集模块,所述烟雾浓度采集模块包括固定连接于总控箱上的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实时采集室内的烟雾浓度并输出烟雾浓度信号;
烟雾浓度比较模块,所述烟雾浓度比较模块连接烟雾浓度采集模块并接收烟雾浓度采集模块输出的烟雾浓度信号,烟雾浓度比较模块将烟雾浓度信号与烟雾浓度预设值进行比较,当烟雾浓度信号大于烟雾浓度预设值时,输出烟雾报警信号;
有毒气体采集模块,所述有毒气体采集模块包括固定连接于总控箱上的有毒气体传感器,有毒气体传感器实时采集室内的有毒气体浓度并输出气体浓度信号;
有毒气体比较模块,所述有毒气体比较模块连接有有毒气体采集模块并接收有毒气体传感器输出的气体浓度信号,有毒气体比较模块将气体浓度信号与气体浓度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气体浓度信号大于气体浓度预设值时,输出有毒气体报警信号;
湿度采集模块,所述湿度采集模块包括固定连接于总控箱上的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室内的环境湿度值并输出湿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市圣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市圣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490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