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快速清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13427.0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9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亢海滨;张华;任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亢海滨 |
主分类号: | E02F3/88 | 分类号: | E02F3/88;E02F3/92;E02F3/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安***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板 淤泥泵 清淤装置 分液腔 左端 淤泥 水利工程 本实用新型 输出端 集水 通孔 管道连接 上端固定 使用效率 箱体内部 运输效率 装载运输 隔离网 排液管 隔离 占用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快速清淤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右侧开设有分液腔,所述箱体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淤泥泵,所述第一淤泥泵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吸淤泥头,且所述第一吸淤泥头位于分液腔底部,所述隔离板右端固定连接有隔离网,所述隔离板板面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左端固定连接有集水盖,所述集水盖左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隔离板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淤泥泵,所述第二淤泥泵输出端贯穿隔离板通至分液腔中。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该水利工程快速清淤装置的使用效率,便于将淤泥和水进行分离,减少装载运输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淤泥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快速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水利工作施工时需要用到一些清淤装置,现有的清淤装置没有将淤泥和水进行分离,从而使淤泥清理得效率较低,装载运输时溢出的水也占有空间,从而也降低了运输效率,并且没有对吸淤泥头进行较好的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快速清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清淤装置没有将淤泥和水进行分离,从而使淤泥清理得效率较低,装载运输时溢出的水也占有空间,从而也降低了运输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快速清淤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右侧开设有分液腔,所述箱体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淤泥泵,所述第一淤泥泵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一吸淤泥头,且所述第一吸淤泥头位于分液腔底部,所述隔离板右端固定连接有隔离网,所述隔离板板面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且若干个所述通孔位于隔离网左端,若干个所述通孔左端固定连接有集水盖,所述集水盖左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隔离板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淤泥泵,所述第二淤泥泵输出端贯穿隔离板通至分液腔中,所述第二淤泥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吸淤管,所述吸淤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淤泥头。
优选的,所述箱体上端左侧固定安装有淤泥箱,且第一淤泥泵输出端通过管道通至淤泥箱上端开口处。
优选的,所述第二吸淤泥头前端上侧设置有筛网,所述筛网前端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橡胶垫,所述第二吸淤泥头前端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轮,且两个转动轮为橡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隔离网为直径0.2MM的单丝聚酯网。
优选的,所述箱体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有排水口,且排水口与排液管左端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淤泥泵将淤泥排入分液腔中,然后分液腔中淤泥逐渐升高,从而淤泥上层水通过隔离网,再经通孔将水集中收集在集水盖内,然后通过排液管将水排出,解决了现有的清淤装置没有将淤泥和水进行分离,从而使淤泥清理得效率较低,装载运输时溢出的水也占有空间,从而也降低了运输效率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该水利工程快速清淤装置的使用效率,便于将淤泥和水进行分离,减少装载运输时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
2.通过设置防护橡胶垫和转动轮,当使用水利工程快速清淤装置时,可以通过防护橡胶垫和转动轮对第二吸淤泥头进行防护,避免在吸淤泥时过大的石块对第二吸淤泥头造成冲击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中B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亢海滨,未经亢海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13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