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稀土矿原地浸矿采矿迹地控制污染物输出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09809.6 | 申请日: | 201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2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史红平;王海波;梁慧芳;钟旺;谢宏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联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静娜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截水沟 孔洞 注液 源头 排水沟 本实用新型 采矿迹地 污染物质 原地浸矿 逐渐降低 稀土矿 沟渠 输出 污染物 回填材料 建设工程 排水系统 斜发沸石 依次连接 海拔 回填层 珊瑚石 熟石灰 土壤 回填 下渗 雨水 建设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稀土矿原地浸矿采矿迹地控制污染物输出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排水沟、若干条截水沟和回填的注液孔洞,所述排水沟为包括源头和末端的沟渠,所述截水沟从源头到末端海拔逐渐降低;所述截水沟为包括源头和末端的沟渠,所述截水沟的末端与排水沟相连接,所述截水沟从源头到末端海拔逐渐降低;所述截水沟从源头到末端依次连接相邻的注液孔洞;所述回填层的回填材料包括土壤、珊瑚石、斜发沸石和熟石灰,所述土壤来源于被挖掉的所述相邻注液孔洞之间的坎。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利用原注液孔洞来建设截排水系统,大幅减少因雨水直接下渗而带出大量的污染物质,既能有效遏制污染物质的输出,又可因地制宜建设工程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弃稀土矿污染源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稀土矿原地浸矿采矿迹地控制污染物输出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离子型稀土矿有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共三种采选工业。
原地浸矿工艺是目前稀土矿开采的最新一代工艺,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池浸堆浸工艺带来的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但是依然因过量添加浸矿药剂而导致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其中污染最为突出的就是氨氮的超标和水体的酸化。
原地浸矿主要是通过向矿区山体上开挖的注液孔中添加大量硫酸铵溶液来置换山体当中的稀土,稀土矿物被置换下来后随着母液就会通过集液孔和集液巷道流出,而大量的NH4+会被残存在山体中,残留于山体中的硫酸铵会通过淋滤作用和渗透作用污染矿区及周边环境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当发生地质灾害时,矿体内残留的硫酸铵外流会加重危害。
原地浸矿工艺对环境的危害具有隐蔽性、潜伏性、不可逆性、长期性等特性,亟需治理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原地浸矿开采污染了矿区土壤和水体,为了解决这一污染现状。目前采取的氧化塘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化学药剂处理(折点加氯法)技术;以期减少污染物的输出。其不足在于:
(1)没有遏制源头,这些措施都不是从源头进行控制,而是在中端或末端进行处理;
(2)成本过高,这些措施建造和运营维护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
(3)时间太长,残留在山体中的污染物要全部浸出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有研究指出残留在土壤中的氨氮能被解吸,解吸主要在有水流的情况下发生,即在灌溉、雨水淋滤和洗矿的时候解吸,根据试验结果,土壤解吸量约为吸附量的40%左右,解吸时间远远长于吸附时间,一般解吸时间为吸附时间的18倍左右。因此污染物的浸出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完成。
稀土矿山污染治理主要建立工程措施为主进行污染物的净化处理,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且运行效益一般。常常因为降雨量不同出现渗出液浓度的不同,因为降雨情况下雨水可随原注液孔大量下渗而带出大量的污染物,导致下游处理措施因浓度变化太大而无法有效净化水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在稀土矿原地浸矿采矿迹地控制污染物输出的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在稀土矿原地浸矿采矿迹地控制污染物输出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排水沟、若干条截水沟和回填的注液孔洞,
所述排水沟为包括源头和末端的沟渠,所述排水沟从源头到末端海拔逐渐降低;
所述截水沟为包括源头和末端的沟渠,所述截水沟的末端与排水沟相连接,所述截水沟从源头到末端海拔逐渐降低;
所述截水沟从源头到末端依次连接相邻的注液孔洞,每个注液孔洞只被连接到一条截水沟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联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联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98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床
- 下一篇:一种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可渗透反应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