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吊车升降机构用扭簧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08216.8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4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景堂;吴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兴县道口弹簧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14 | 分类号: | F16F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1205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簧本体 接触片 橡胶垫片 本实用新型 升降机构 螺接 扭簧 受力 吊车 机械部件表面 受力稳定性 等腰梯形 防滑凸条 均匀设置 弧形面 插块 内装 配合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车升降机构用扭簧,包括扭簧本体以及分别螺接于扭簧本体两端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第一接触片远离扭簧本体端部的一侧上开设有T形槽,所述T形槽内装设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上固设有与所述T形槽相配合的T形插块,橡胶垫片上还均匀设置有多个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防滑凸条;第二接触片远离扭簧本体端部的一侧为弧形面,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螺接于扭簧本体两端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大扭簧本体两个受力端的受力面积、增加扭簧本体两端的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允许用户根据扭簧本体需要接触的机械部件表面的形状方便的调整接触片的形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车升降机构用扭簧。
背景技术
扭簧属于螺旋弹簧的一种,大型扭簧在吊车升降机构中有重要的应用,公开号为CN107628560A的发明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航空机载电动吊车升降机构,其中的扭簧负责抵紧左压紧筒和右压紧筒,进而使得左滚筒螺旋槽和右滚筒螺旋槽内的钢丝绳不会轻易脱出,众所周知,现在吊车升降机构中应用最多的还是两端平直或者弯折成钩状的普通扭簧,普通扭簧的两个受力端不可附加辅助传力机构,使得普通扭簧的两个受力端与机械部件的接触不稳定,更无法根据其受力端接触的机械部件表面的形状方便的进行调整,不利于扭簧的平稳受力,易造成扭簧的失效或者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车升降机构用扭簧,其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吊车升降机构用扭簧,包括扭簧本体以及分别螺接于扭簧本体两端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第一接触片远离扭簧本体端部的一侧上开设有T形槽,所述T形槽内装设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上固设有与所述T形槽相配合的T形插块,橡胶垫片上还均匀设置有多个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防滑凸条;第二接触片远离扭簧本体端部的一侧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插槽,所述插槽内插设有石墨条,所述石墨条凸出所述弧形面且石墨条凸出弧形面的一侧也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扭簧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螺纹,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上分别固设有螺接座,所述螺接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扭簧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孔,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上分别固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柱。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螺接于扭簧本体两端的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大扭簧本体两个受力端的受力面积、增加扭簧本体两端的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允许用户根据扭簧本体需要接触的机械部件表面的形状方便的调整接触片的形式,第一接触片满足平整机械部件表面的接触需要,第二接触片可以满足弧形机械部件表面的接触需要,另外在运输时,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可以取下,有效缩短了扭簧的整体长度,便于包装和运输,本申请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扭簧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扭簧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兴县道口弹簧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海兴县道口弹簧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082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智能刹车片
- 下一篇:一种汽车减震器用橡胶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