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导热油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8424.6 | 申请日: | 2018-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8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溪;宋松林;卢子牛;刘晓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市柯林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3058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管 插入接头 电加热棒 导热油加热装置 加热管道系统 接头法兰 连接法兰 反应釜 树脂加工设备 本实用新型 水性涂料 导热油 多列 控温 弯头 加热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性涂料树脂加工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导热油加热装置,包括基座,所述的基座上设有用于加热导热油的加热管道系统;所述的加热管道系统包括多列横管单元,每一列横管单元由多根由上而下布置的横管组成,所述的横管之间依次通过180°弯头连接;至少部分的横管内设有用于插入电加热棒的插入接头和固定在插入接头上的电加热棒,所述的插入接头上连接有接头法兰,所述的电加热棒的端部设有连接法兰,所述的电加热棒通过连接法兰和接头法兰实现和插入接头的连接。该装置小巧利于控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性涂料树脂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反应釜导热油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水性树脂的生产大多在水作为连续相的溶液聚合或乳液聚合中进行制备,其具有无VOC排放的优点,在制备过程中,相比于采用有机溶剂作为连续相,其具有散热慢的缺陷。
针对这种情况,本领域中大多采用导热油进行控温。
现有的导热油的加热大多通过锅炉进行,对于小型的非连续性聚合反应来说,导热油并不需要太多,或者并不是24小时需要,这个时候,开发出一种不带压、与反应釜配套的导热油加热装置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釜导热油加热装置,该装置小巧利于控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反应釜导热油加热装置,包括基座,所述的基座上设有用于加热导热油的加热管道系统;
所述的加热管道系统包括多列横管单元,每一列横管单元由多根由上而下布置的横管组成,所述的横管之间依次通过180°弯头连接;
至少部分的横管内设有用于插入电加热棒的插入接头和固定在插入接头上的电加热棒,所述的插入接头上连接有接头法兰,所述的电加热棒的端部设有连接法兰,所述的电加热棒通过连接法兰和接头法兰实现和插入接头的连接。
在上述的反应釜导热油加热装置中,所述的插入接头位于对应的180°弯头上。
在上述的反应釜导热油加热装置中,上下相邻的两根横管之间设有至少一根支撑柱,部分左右相邻两根横管之间设有至少一根支撑柱。
在上述的反应釜导热油加热装置中,每上下相邻的两根横管之间设有两根支撑柱;最下层的左右相邻的两根横管之间设有两根支撑柱。
在上述的反应釜导热油加热装置中,所述的横管以及180°弯头上包裹有保温层。
在上述的反应釜导热油加热装置中,导热油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加热管道系统中最上层的两侧的横管上。
在上述的反应釜导热油加热装置中,所述的电加热棒由三根U形电加热管组成,所述的三根U形电加热管同轴交错布置。
在上述的反应釜导热油加热装置中,所述的U形电加热管的端部为扁平状,所述的U形电加热管的其他位置的剖面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多根横管组成,部分横管中设置电加热棒,这样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长的导热油的加热路径,提高导热油的加热效率,并且本装置无需长距离输送,也无需锅炉加热,其不是带压设备,更加利于在车间内布置,实现了除去原料储罐外几乎所有的生产设备集中在一个车间的目的,降低了管道布局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加热棒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加热棒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市柯林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清远市柯林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8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应釜导热油加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有温控装置的氧化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