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后挡外置遮阳装置及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86334.3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6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沈永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永苗 |
主分类号: | B60J11/08 | 分类号: | B60J11/0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随车 遮阳布 固定座 外置遮阳装置 本实用新型 汽车引擎盖 安装结构 防盗钩 绑带 灯带 电源线连接 固定遮阳布 安装方式 大众使用 防盗作用 隔热效果 汽车车灯 一端开口 控制器 挂钩 插接部 缝隙处 固定柱 开口处 提示灯 盒盖 空腔 取用 外置 汽车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后挡外置遮阳装置及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在汽车引擎盖上的随车盒、可存放在随车盒内的遮阳布以及用于固定遮阳布的固定座。随车盒内部为容纳遮阳布的空腔,随车盒的一端开口,开口处设有盒盖,随车盒的底部设有插入汽车引擎盖缝隙处的插接部;遮阳布不使用时置于随车盒内部,遮阳布的四角分别设有绑带,使用遮阳布时将绑带系在固定座的固定柱上;遮阳布的边缘还设有防盗钩,随车盒内部设有挂钩,防盗钩始终挂在挂钩上起到防盗作用;固定座上还可以设置灯带,将灯带的电源线连接至汽车车灯的控制器上,还可以起到转向提示灯或装饰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外置安装方式,隔热效果理想,方便随时取用,操作简单且快捷,适合大众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挡玻璃的外置遮阳装置,还涉及该遮阳装置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停在露天场所时,由于长时间受到太阳的暴晒,车内温度很高,不仅影响乘坐的舒适度,车内的高温还容易令汽车内饰材质挥发出有害气体,从而不利于人体的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汽车遮阳装备,按照安装位置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内置和外置两种类型。
对于内置款市面上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铝箔,放置在车内的前、后挡玻璃处,有的还通过吸盘将铝箔固定在玻璃内侧;另一种采用可伸缩的黑色网状结构,常安装于后挡玻璃处。这种内置的装备并不能很好的起到隔热的作用,因为遮阳装置安装在车内,阳光首先会透过玻璃照射进车内,然后经过铝箔反射给玻璃,玻璃二次反射回车内。因内置的遮阳装置并不能很好的将玻璃全面覆盖,遮阳装置隔热层只能吸收到部分热量,也会将热量阻挡在车内进而加热了车内的空气,实际上是隔光不隔热,停车的时间越长,车内的温度越高,隔热效果也就越不理想,因为玻璃始终处在暴晒状态下。只有安装在车外的隔热装备才能真正的起到隔热的作用。
对于外置款装备,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采用车罩的形式将汽车外部整体罩住,这种方式操作起来十分麻烦,由于汽车的体积较大,一个人操作比较困难,耗时也较长,大部分人很少采用;第二种采用任一布面料直接将汽车的前、后挡玻璃进行遮盖,用绳带将其系在反光镜上或者汽车轮毂上,这种方式看似简单方便,但是仍然有固定不牢固的问题,风大容易吹走,并且用后需要将遮阳布放在后备箱内,使用和存放也稍显不便;第三种是安装在车顶上,以折叠的形式展开遮阳布,多见于驾校的汽车上安装使用,这种形式需要在汽车上打孔固定,成本高并且安装麻烦,风稍大一点,就易折断变形,并对于有天窗的汽车而言还会影响到天窗的正常使用。
经过种种分析市面上已有的遮阳产品,均各自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汽车前后挡外置遮阳装置,本案由此而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后挡外置遮阳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安装和存放都十分方便。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汽车前后挡外置遮阳装置,包括随车盒、遮阳布和固定座,所述随车盒内部为容纳遮阳布的空腔,随车盒的一端开口,开口处设有盒盖,随车盒的底部设有插接部;所述遮阳布置于随车盒内部,遮阳布的四角分别设有绑带;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固定柱,固定柱用于固定绑带。
所述随车盒内部设有挂钩,遮阳布的边缘设有防盗钩,防盗钩与挂钩相互勾连。
所述盒盖的一端铰接在随车盒底部开口端,另一端通过磁铁吸附在开口端。
所述遮阳布的边缘还设有磁铁。
所述固定座包括位于两端的固定部以及位于中部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灯条,连接部的顶面透明,固定柱设置在固定部上。
所述固定部包括上盖和底板,底板与连接部的底面一体连接,上盖与底板可拆卸式连接,与固定部相连的连接部端面开口,开口处连通空腔。
所述上盖的侧壁设有缺口,固定柱设置在与缺口相对的底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永苗,未经沈永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86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后门C柱窗框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悬挂式电动车悬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