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回路高压直流线路极导线和金属回流线同塔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70908.8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1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侯聪;李奇峰;周晋;金明;张宁;戴雨剑;柏丹丹;戴进;方静;贺瑞;张涛;陈海焱;程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E04H12/24;H02G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1001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横担 金属回流 下层 本实用新型 布置结构 回路高压 直流线路 上层 接地极 横担 塔身 高压直流线路 周边环境影响 地线支架 电磁环境 顶部设置 接地线路 铁塔结构 高压线 六极 受力 运维 架设 悬挂 清晰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三回路高压直流线路极导线和金属回流线同塔布置结构,包含塔身,塔身上设置上层极导线横担和下层极导线横担,所述上层极导线横担顶部设置地线支架,上层极导线横担和下层极导线横担上布置三回路即六极导线,在下层极导线横担的下方设置金属回流线横担,该金属回流线横担下于塔身两侧均匀悬挂金属回流线,本实用新型采用三回路直流高压线与金属回流线同塔架设,不需要另外选择接地极极址和接地线路走廊,从根本上解决接地极极址选择困难的问题,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还可改善高压直流线路电磁环境,并且铁塔结构简单,受力清晰良好,便于设计、施工和运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送领域,特别是一种三回路高压直流线路极导线和金属回流线同塔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某±800kV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采用单回路架设,大地返送系统采用接地极方案,目前在建及规划的超、特高压直流线路不可避免的将穿行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路径走廊附近障碍物众多,周边环境复杂,满足条件的接地极极址和接地极线路走廊选择困难,为了消除接地极对周边众多管线和直流偏磁对变电站变压器的影响,防护措施投资较多。同时接地极线路路径周围民房等障碍物分布密集,造成大量的拆迁。
现有高压直流工程多采用接地极方案作为大地返送系统,一些高压直流工程采用金属回流线方案,但极导线最多采用双回路架设。有以下缺点:
(1)局部区段无法满足规划的三回路高压直流工程需要;
(2)接地极址及接地极线路的选择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较多,建设困难;
(3)由于电压等级高,高压直流线路电磁环境较差,在导线截面一定的情况下需提高塔高或增加极间距来满足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三回路高压直流线路、金属回流线同塔布置结构,能解决局部线路走廊拥挤,接地极极址及接地极线路路径选择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一种三回路高压直流线路极导线和金属回流线同塔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塔身,包含上层极导线横担和下层极导线横担,所述上层极导线横担顶部设置地线支架,上层极导线横担和下层极导线横担上布置六极导线;在下层极导线横担的下方设置金属回流线横担,该金属回流线横担下方塔身两侧悬挂金属回流线。
所述金属回流线于塔身两侧均匀分布。
所述塔身两侧均匀悬挂金属回流线。
所述上层极导线横担的下方悬挂两级导线,下层极导线横担的下方悬挂四极导线。
所述上层极导线横担悬挂的两极导线呈双三角排列,且分列于塔身两侧,所述下层极导线横担的于近塔身两侧的两极导线均呈三角形排列,所述下层极导线横担于远塔身端的两极导线垂直悬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为三回路直流线路,共六极极导线,同时采用金属回流线作为大地返送系统,金属回流线横担置于极导线横担下方的塔身两侧,并均匀布置金属回流线。通过金属回流线的设置,解决接地极极址选择困难的问题,且金属回流线与直流线路同塔架设,无需单独选择接地极线路走廊。金属回流线置于极导线下方有助于减小地面合成场强、离子流密度、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改善高压直流线路电磁环境,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并且铁塔结构简单,受力清晰良好,便于设计和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70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电子信息工程用通信塔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电力传输驱鸟电线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