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管吻合口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59509.1 | 申请日: | 201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0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孔敏;李晓东;王春国;朱成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 |
主分类号: | A61F2/848 | 分类号: | A61F2/848;A61F2/9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孙圣贵 |
地址: | 31701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管 吻合口 主管体 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 可降解材料 愈合 医疗器械技术 固定环 外侧面 直筒状 中空的 螺纹 面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管吻合口支撑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食管吻合口愈合效果不好的问题。一种食管吻合口支撑装置,包括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中空的主管体,主管体呈直筒状,主管体的外侧面具有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固定环,主管体的两端外侧面均具有螺纹。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食管吻合口愈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食管吻合口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食管,亦称食道,是消化管道的一部分,上面连接咽,下面连通胃,具有输送食物的功能。
食管切除手术是治疗食管癌、食管良性病变、食管理化性损伤的重要方法。食管切除手术通常包括切除一段包括病变在内的食管,然后将切缘上端的食管和下端的胃进行吻合,重新建立消化道,重新吻合的连接处称为吻合口。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吻合口可能在颈部,也可能在胸腔内。吻合方式为通过线缝合连接。
吻合口在愈合过程中会存在风险,当遇到术后频繁剧烈的咳嗽或者大口吞咽过量饮食时均会对吻合口产生较大冲击,容易造成吻合口组织撕裂,即吻合口瘘,导致严重后果,如消化液经吻合口瘘处外渗入纵膈导致纵膈及胸腔感染、长期不能进食等,影响病人恢复及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吻合口愈合过程中,因为肉芽组织生长,局部瘢痕形成,易出现吻合口狭窄,导致术后病人食物难以通过。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是食管外科的难点,至今国内外技术仍未攻克,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都会影响吻合口愈合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食管吻合口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食管吻合口愈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食管吻合口支撑装置,包括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中空的主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呈直筒状,所述主管体的外侧面具有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固定环,所述主管体的两端外侧面均具有螺纹。
在食管切除手术后体内具有切缘上端的食管和下端的胃,将主管体的一端穿过食管的下端进入到食管内并与食管内壁紧贴,将胃的上端拉伸形成管状并将主管体的另一端穿入到胃的管状部分中同时与管状部分的胃的内壁紧贴。食管的下端与胃的上端搭接到固定环上,并且食管的下端与胃的上端抵靠吻合,吻合连接处即吻合口(食管吻合口),食管的下端与胃的上端以及固定环通过线缝合在一起,也就是吻合口与固定环缝合连接在一起。
通过固定环与食管的下端和胃的上端缝在一起,使固定环的位置固定,从而也使主管体的位置定位,并且能够使主管体分别与食管和胃的内壁保持紧贴。由于主管体为中空并且吻合口在主管体外的固定环上,从而食物可通过主管体内流入到胃中,不会直接接触吻合口与固定环的缝合连接处,能避免食物对吻合口产生较大的冲击,同时在术后咳嗽时通过主管体与固定环的配合来进行支撑吸收冲击力,也降低了吻合口与固定环的缝合连接处撕裂的可能,从而不会影响吻合口的愈合过程,有效避免吻合口瘘,更进一步地,通过上述设置由主管体支撑限定吻合口的宽度,从而不会发生吻合口变窄的情况。因此本案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窄的问题,使吻合口的组织生长愈合顺畅进行提高了愈合效果。
通过主管体的外侧面设置螺纹从而主管体分别与食管的内壁以及胃管状部分的内壁贴合后,增加主管体与上述内壁的贴合效果,同时螺纹能够起到阻隔食物从主管体外侧面运动到吻合口与固定环的缝合连接处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避免食物对吻合口与固定环缝合连接处产生直接冲击。
主管体和固定环均为可降解材料从而在吻合口愈合过程中主管体和固定环会降解,并不影响痊愈后病人的生活。主管体采用的可降解材料为聚乳酸和聚已交酯系列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固定环采用可吸收性聚乙醇酸修补材料制成,采用的可降解材料均为常规现有材料。
在上述的食管吻合口支撑装置中,所述主管体两端的螺纹均从对应的主管体端部延伸至固定环处。通过上述设置提升主管体整体与食管内壁和胃的管状部分的内壁贴合效果,避免食物流入到主管体与食管内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未经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595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仿生踝关节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控倒Y型气道支架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