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胸外科穿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9784.7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7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邓首军;毛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市延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胸 外科 穿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胸外科穿刺装置,包括针套、针管、固定装置、引流管和负压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套套在针管外,固定装置套在针套外侧,所述负压气囊通过支管连接在引流管侧壁;所述针套前端为尖形结构,后端设有环形的限位凸起,所述针管前端为平口结构,后端设有接头,引流管与接头相连接,所述引流管侧壁固定设有支管,支管端部安装有负压气囊;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盘和套环,所述套环和固定盘一体成型形成固定装置,该实用新型可以准确把握穿刺的深度,防止穿刺过深刺伤心脏,在穿刺针到达心胸内积液进行引流时,可消除针尖尖锐部分,避免对心胸内组织造成损伤,在穿刺过程中可对针体进行消毒,穿刺进去后可将穿刺针进行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心胸外科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中,有很多心胸积水的病例,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穿刺抽取心胸内部的积水,在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时,无法准确掌握穿刺深度,容易穿刺过深,刺伤患者心房;且穿刺针进入心胸内由于针尖比较尖锐,也很容易刺伤患者心脏;穿刺必须是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而目前的穿刺技术穿刺针需手持进行穿刺,难免会受到污染,间接的会对患者造成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心胸外科穿刺装置,该使用新型可以准确把握穿刺的深度,防止穿刺过深刺伤心脏,在穿刺针到达心胸内积液进行引流时,可消除针尖尖锐部分,避免对心胸内组织造成损伤,在穿刺过程中可对针体进行消毒,穿刺进去后可将穿刺针进行固定。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心胸外科穿刺装置,包括针套、针管、固定装置、引流管和负压气囊,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套套在针管外,固定装置套在针套外侧,引流管连接在针管尾端,所述负压气囊通过支管连接在引流管侧壁;
所述针套前端为尖形结构,后端设有环形的限位凸起,所述针管前端为平口结构,后端设有接头,引流管与接头相连接,所述引流管侧壁固定设有支管,支管端部安装有负压气囊;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盘和套环,所述套环和固定盘一体成型形成固定装置,套环的内壁设有环形凹槽,外壁设有小孔与环形凹槽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针管可在针套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盘端面涂有粘胶。
进一步的,固定装置可在针套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使用新型可以准确把握穿刺的深度,防止穿刺过深刺伤心脏,在穿刺针到达心胸内积液进行引流时,可消除针尖尖锐部分,避免对心胸内组织造成损伤,在穿刺过程中可对针体进行消毒,穿刺进去后可将穿刺针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所述一种心胸外科穿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所述的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
1-针套,11-限位凸起,2-针管,21-接头,3-引流管,31-支管,4-负压气囊,5-固定装置,51-固定盘,52-套环,53-环形凹槽,54-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市延安医院,未经昆明市延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97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护理机主机及其所属的护理机
- 下一篇:一种通讯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