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腔镜下双J管置入导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837777.3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64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吴海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市中心医院;王斌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头 直管 缩口 输尿管 腹腔镜 置入 开口 本实用新型 操作空间 操作器械 导引器 管体沿 中空的 卷曲 管体 下置 成功率 耗时 医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下双J管置入导引器,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腹腔镜下置入双J管因为操作空间的限制、双J管长度较长且末端卷曲、操作器械与输尿管的角度等问题,其包括中空的管体,管体沿长度方向可依次分为直管部分、缩口部分和弯头部分,弯头部分向一侧弯曲从而形成朝向一侧的开口,开口的直径为2.3mm‑2.5mm之间,双J管可依次通过直管部分、缩口部分和弯头部分导入到输尿管内,弯头部分、缩口部分均位于直管部分的外径范围内,直管部分的外径为10mm,因此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提高了置入的成功率,缩短了手术耗时,从而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和医师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特指一种腹腔镜下双J管置入导引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技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周期短等优势,在泌尿外科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例如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肾盂成型术、以及输尿管吻合术等类型的手术上均可使用腹腔镜技术。而这些腹腔镜下泌尿科手术一般需要在患者输尿管内置入双J管,双J管起到引流尿液和支撑输尿管的双重作用,能够有效地解除肾、输尿管梗阻,引流肾盂、输尿管积水,有利于减少泌尿系感染、促进患者恢复,术后约1-2个月再经膀胱镜从尿道拔除。
腹腔镜下置入双J管因为操作空间的限制、双J管长度较长且末端卷曲、操作器械与输尿管的角度等问题,作为手术的一个难点,手术费时费力,极易出现差错,增加了手术耗时,增加了患者的手术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置入成功率的腹腔镜下双J管置入导引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腹腔镜下双J管置入导引器,包括中空的管体,管体沿长度方向可依次分为直管部分、缩口部分和弯头部分,弯头部分向一侧弯曲从而形成朝向一侧的开口,开口的直径为2.3mm-2.5mm之间,双J管可依次通过直管部分、缩口部分和弯头部分导入到输尿管内,弯头部分、缩口部分均位于直管部分的外径范围内,直管部分的外径为10mm。
作为优选,所述直管部分和缩口部分内填充有填料从而使得直管部分内的空腔内径和缩口部分内的空腔内径保持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直管部分的空腔内径均为2.5mm,缩口部分的空腔内径逐渐缩窄为2.3mm-2.5mm。
作为优选,所述直管部分内的空腔内壁和缩口部分内的空腔内壁均为光滑的,弯头部分的空腔内壁也为光滑的,弯头部分和缩口部分之间连接部分也是光滑的。
作为优选,所述直管部分的长度为400mm-430mm之间,缩口部分和弯头部分的总长度为30mm-50m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直管部分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握把。
作为优选,所述直管部分末端的外侧形成有防滑纹。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采用医用级不锈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包括中空的管体,管体沿长度方向可依次分为直管部分、缩口部分和弯头部分,弯头部分向一侧弯曲从而形成朝向一侧的开口,开口的直径为2.3mm-2.5mm之间,双J管可依次通过直管部分、缩口部分和弯头部分导入到输尿管内,弯头部分、缩口部分均位于直管部分的外径范围内,直管部分的外径为10mm,弯头部分、缩口部分可以方便的经Trocar置入体内,到达输尿管切口位置,缩口部分的头端可经输尿管切口直接伸入输尿管内,直管部分的末端露出于体外,从而方便医师将双J管顺利引导入输尿管内,双J管可沿正确的方向依次通过直管部分、缩口部分和弯头部分导入到输尿管内,从而双J管可沿弯头部分的开口方向置入到输尿管内,因此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提高了置入的成功率,缩短了手术耗时,从而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和医师的劳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市中心医院;王斌,未经金华市中心医院;王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8377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